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想飞回古代

(2024-05-12 14:32:10)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文化

分类: 琴棋书画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后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亲传。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王希孟则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作品为长卷形式,全卷画面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炬迹,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有人说,这两幅画,一个现实,一个理想。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
《千里江山图》

 

即中国古代文人理想梦境中永恒的青绿色幻影。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
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
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
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
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之前,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的时间绘就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少年的气盛、欲望,全数化作十二米青绿山水。

徽宗收到此画惊喜极了,赐给了很是器重的大臣,也是他艺术上的知音——蔡京。
于是才有了上头那段题跋,让世人还能从短短几句中了解王希孟的一二。
《千里江山图》就此成为这位天才少年唯一传世的作品。
“青绿”,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着色方法。一般用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亮丽,极具装饰性。
早在隋唐时期,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都很擅长青绿山水画。
《千里江山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也是宋代青绿山水中毫无疑问的TOP。
虽咫尺,仿佛天下山水尽收眼底。

若是在展厅边走边看,你会发现,在任何一段局部停下脚步,都足以成为一张画。
画家充分利用了传统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等多种构图方式,令画中山峦江河的景致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
画里的每一座山、谷、丘、水都有着不同的模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未来方向
后一篇:2024年05月1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