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超声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图片文化 |
分类: 健康天地 |
痛风患者肢体关节部位常常会长出一些圆圆的、硬硬的东西,很多医生会因此将痛风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痛风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那么痛风石长的什么样?长在哪?
痛风石|起源
痛风石是慢性痛风的标志,痛风石可导致骨质的破坏、关节的畸形、关节功能障碍,痛风石破溃感染,迁延不愈,严重的痛风石导致自发性骨折。
痛风石的形成可能是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所致。人们一直认为,痛风石发生于病史 10 年以上的未规范降尿酸治疗的痛风患者,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初次发作后 10 年出现。
但最新的研究显示,痛风患者可能更早就发生了痛风石;痛风初次发作后如果不规范治疗,5 年后痛风石的患病率为 30% ,10 年后痛风石的患病率为 50% ,20 年后痛风石患病率可达 72%。
长什么样?|发展
痛风石分为体表痛风石和深部组织痛风石。
体表痛风石又称为痛风结节,多表现为皮下结节,小的如米粒、黄豆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常见于上肢尺骨鹰嘴、下肢的跟腱、下肢的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耳廓和上肢的指腹、指背等部位。
深部组织痛风石随着近年来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扫描、双能 CT 以及超声等诊断技术在痛风石诊断方面的应用和开发,逐渐被诊断出来。如:关节内痛风石、脊柱痛风石、支气管痛风石、心脏瓣膜痛风石、巩膜和乳房的痛风石。
体表痛风石: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出来的「痛风石」
体表痛风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痛风石是指肉眼可见的痛风石。
有些患者因为痛风石导致的手部畸形严重,长期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把肿块抽吸内容物做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后,才确诊为痛风石。
1、关节镜下的痛风石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08/d80e0345315e425fa5e17c665b1a783c.png
图释:关节镜下可看到痛风石呈白色豆腐渣样,或白色砂砾样的外观,并不是坚硬如铁的磐石。
2、超声下的痛风石
超声检查可以比 X 线更早期的发现痛风的关节、骨头损害。部分研究显示,超声对痛风石的诊断敏感性为 65.0%,特异性为 80.0%,但超声对痛风石沉积部位附近的骨质侵蚀的诊断敏感性差,无特异性。
超声下痛风和痛风石表现主要为双轨征、暴雪征、湿糖块征。「
http://p5.itc.cn/q_70/images03/20201108/3a929936bc874498a05b05b989fe7f19.png
图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影像图,箭头所示为典型的双轨征
http://p9.itc.cn/q_70/images03/20201108/2732649911b34b5e86c3a63d1bf05bd3.png
图释:痛风石性痛风的超声影像图
A 图:p 为痛风患者近节指骨,mc 为掌骨头,图为第二掌指关节的背部纵向扫查显示的,* 为「湿糖块征」,* 标示的部位为痛风石,痛风石附着在伸肌腱的上表面。
B 图:ol 为痛风患者的尺骨的鹰嘴部,肘部的背面观显示圆形的「湿糖块征」,痛风石沉积(箭头所指)在鹰嘴囊里。
C 图:mt 为痛风患者的跖骨头,p 为近节的趾骨,纵向侧面观第一跖趾关节,不产生后方声影的高回声密度的异质性回声「湿糖块征」为痛风石。
D 图:n 为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腕管的骨头轮廓在超声下不可视,因为广泛的小「湿糖块征」尿酸盐沉积(箭头所指)阻挡了超声波束的回波路径。
(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http://p4.itc.cn/q_70/images03/20201108/9c17d2f6beff4c4a9ebfcd201fb774c5.png
图释:「暴风雪征」显示在关节内漂浮的尿酸盐结晶,像天空中飘浮的一片一片的大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