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立医院扩张的不同格局

(2023-11-08 23:23:10)
标签:

健康

教育

文化

情感

分类: 健康天地
作者:心尖上的刀客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大一附院的医疗格局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就在昨天,河南省人民医院再次托管一家医院,从此,托管的格局就变成:豫西分院、豫西南分院、豫南分院、大别山分院、豫东分院、豫东南分院,分别涉及洛阳、平顶山、商丘、信阳、驻马店等几个城市,加上本身辐射的郑州、开封、新乡、焦作等城市,河南18个省辖市覆盖了近一半。对了,还有一个真正的分院正在建设,就在黄河北,平原新区,人家甚至都不冠名“分院”。
再看郑大一附院的格局,目前是河医院区、郑东院区、惠济院区、南院区,基本把郑州包围了一圈,市域内,你就别想走。南院区是之前的省立医院,不行了之后全面托管了,脱胎又换骨,现在基本上做到了同质化发展。新引进了一些专家,甚至直接就放在了南院区。惠济院区之前是接手郑大四附院,我还去手术室观察过,基础设施还是不太行,但是目前为了承建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河南医院,将惠济直接升级改造,投资24个亿。
过去几年公立医院一直在扩张,但由于医院大多数设立在城市人口密集区,余量空间不足,所以后来公立医院就集团式发展,扩建院区。集团式发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成立医疗集团,把一些小兄弟纳入进来,统一化管理;第二种就是自己选址建分院,同质化管理。
这两种方式具有天然差异。第一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一些小兄弟医院过去在当地也是有头有脸的,凭什么财务、人事、采购都交给老大哥?想紧密,反而不太能紧密,要么是真的财务紧张(算借给你了),或者是省市县领导签署文件高位推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是这样,虽然拉拢了一帮小兄弟,但带他们也挺不容易,很多骨干专家要么一抽调就是半年,要么就定期坐诊,苦了这帮老功臣。
郑大一的好处,院区是自己的,人员是自己的,设备是自己的,统统都是我的,就是要求管理上要升级,院区多了,就像分公司多了一样, 管理成本自然就上来了。但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投资太大,一个单体医院建设的规模动辄几十亿,建设一两个,要是普通医院早就掏空自己了,毕竟它还是郑大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如果把这种投资当成民营资本来看的话,尤其是在当前医院“盈余”不多的情况下,何时才能“账面”回本?
这两种发展路径背后的道理也不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道理是,目前分级诊疗推进,二三级医院医保政策有差距,如果能把患者截留在当地,保证了所谓的“县域内就诊率”,还帮患者节约了费用。这个路数顺从医改,不愧是顶着“人民”二字的医院。郑大一的是,4个院区,东南西北四方患者来郑,都可以安排住院,尤其是前两年由于“大号感冒”发过一个文件,公立医院能不加床则不加床(不然现在为什么提倡“全院一张床”呢?),扩容即是扩床位;对患者来说,没有那么拥挤的走廊、病房,至少也是心情愉悦吧,也有利于术后康复。后者需要提醒的是,还要坚持顺从医改方向发展,第一是承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这一点,惠济院区已定,第二就是超级体量的医院要往高精尖发展,要逐渐排除掉低端疾病的治疗,这一点也不用担心,相信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驱使下,每个科室、组、医生都有自己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