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课书金庸鲁迅之争是个伪冲突,为什么还有人至今看不懂

(2007-11-04 12:59:54)
标签:

教育杂谈

     前两天在一个场合,又听见有人提起语文教课书金庸代鲁迅的争议,不论是提问者的初衷还是回答者的回答都让我腹诽不已.这件事本来已经过去很久,值此不知该写什么新博文之迹,拿出来谈一谈.
  最早是从网上新闻的转载看到的,说新版的北京语文教课书里进行了篇目调整,其中拿掉了鲁迅的<<阿Q正传>>,放上了金庸的一部小说的片断.由此置疑,难道金竟然可以取代鲁迅?
  这个新闻我一看就很不满,因为我也曾经做过记者的缘故,所以我一眼就看出了那些个记者耍的花招(如果网上转载的那几篇新闻没有断章取义的话).照理头脑清醒的人应该能够看明白,但遗憾的是许多人被挑起了情绪.
  新闻报道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是绝大多数记者都能遵循的,但是把事实的哪个方面拿出来说,哪些事实说,哪些事实不说,这里面就有许多弯弯.
  就报道而言,他说新教材拿下了一篇鲁迅,放上了一篇金庸.这是事实没错.但就算我没看过这新教材,依照正常的逻辑,也能很明显的推出以下:这是语文教材一次很大的调整,这样的调整,是不可能只调整一篇课文,即以金取代鲁迅的.必然是调整了许多篇,或许十几篇,在拿掉的张三李四王五周六这许多篇里,有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在换上的甲乙丙丁这许多篇作品里,有一篇是金庸.这能叫用金取代鲁迅吗,这个冲突是个伪命题,是新闻记者故意做出来好炮制新闻拿稿费的.看不出来吗?
  何况,鲁迅作品在教课书中以往的份量大家都清楚,份量已经重到了那么好的作品,愣是让老师教到学生们厌倦的程度.抽去一篇阿Q,剩下就没有鲁迅的作品当课文了吗?怎么可能.这能叫金取代鲁迅吗?
  以往,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没有通俗文学的,而现在放上了一篇通俗文学.如果放通俗文学的话,那么无疑金庸的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事就这么简单,通俗文学终于上了中学生课本,而且只有一篇.如果有反对者,那么他们该说的是通俗文学不应该进入教材,而不是劳什子的为什么金庸取代鲁迅,这完全扯不上.看新闻的时候得把自己的脑子用上,不能记者说什么你就信什么.有些事情记者没说出来,但你应该还是能盘算出来的嘛.
  至于该不该上通俗文学上,我是赞成的,又不是上很多,这不只上了一篇吗,这很能有调节作用的,会上语文课生动许多.以我读书时的经验,如果拿到的课本里有这么一篇,我会从开学就开始盼望上这一课的到来的.
  当然,如果要拿下鲁迅的某篇文章,拿下哪一篇,是不是阿Q,还是其它的,这完全有商榷的余地.鲁迅的小说都是很棒的,相比之下似乎可以让他的杂文不要保留这么多,过去我们未免太强调他的杂文了,因为他的杂文很好使.
  前两天的那位演讲者说:怎么可以拿下阿Q,竟然有人说语文老师教不好阿Q这篇课文,真是笑话.他是不是把语文老师都当成大学教授了,他真的相信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能诠释好这篇小说吗,真是——老作家的浪漫主义啊。
  其实不仅鲁迅的阿Q,还有其它所有包括金庸作品在内的语文课文,都存在一个教不教得好的大问题。该怎么教,这才是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铜铃山归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