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燥年代

(2006-12-19 18:08:04)
分类: 俺的胡说八道
    这是一篇因为留言而起的文章,在看了关于科幻那两篇博文后的留言就想写了,不过还是拖了一段时间,写得太快会让别人以为是反击,实际上只是一些思考。
    其实并不止这两篇文章,有许多的博文都会有读者来反驳,被推荐到博客首页上的几篇尤是,像圆周率那一篇。一些读者对我的文章很反感,激烈地和我辨驳,然而奇怪的是,他们驳斥的并不是我的观点,而他们的观点正是我的观点。可能是悬疑小说写出了习惯,我写其它东西,如果有可能,会把真正的东西放在最后,后半段有一个转折。也就是说,读者们没有顾得上看完就发话了,有时候他们甚至来不及看完一半。这不是个别现象,在那些有争议的博文中,这些留言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不由得我来想一想,究竟为什么。
    在我写小说的经验中,和读者打过许多交道,也和一些直接与年轻读者打交道的编辑是朋友,在写作中,有着这样一个困惑:高妙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在进行形容的时候,绝不会使用成语,也不会用很简单明白的词直接概括,比如表现一个人的愤怒,会用一系列的细节描绘,在阅读者的面前形成一个画面,画面形成之后,读者就会判断出,原来那个人很愤怒。可是越来越多的年轻读者,实际上是懒于去想这样一个画面的,因为这样太累,大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拧可看到一个直接的形容“他暴跳如雷”。这是没有办法的,这个社会越来越浮燥,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当然也免不了越来越浮燥。
    我想说的正是浮燥,看了一个开头,就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整篇文章说的是什么,他们过于自信,没办法让自己沉下心来,把文章的每一句都看全,就匆匆开始展示自己的意见。干什么要写得这么隐诲呢?为什么不开宗明义呢?对此我只能苦笑,或许是我的不良趣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一堂课
后一篇:圣诞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