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俺的胡说八道 |
2003年,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孤寂中死去,媒体一片哀叹。在此前,科幻小说已经沦落为偏门很久,之后,也没有一点起色。
或许有越来越多的科幻小说作家会觉得投身在这个时代运气有点背,在凡尔纳的时代,写一写海底漫游热气球之类的,就已经赚足眼球。可是看看现在,时光机被写烂了,平行世界被写烂了,人工智能虚拟世界被写烂了,而关于外星人,自从几十年前出了个倪匡,外星人就成了街头随处可见的路人甲,如今再写就太逊了。
非但如此,更有大把的幻想家专利品忽然被科学家挖角过去。隐形衣已经不稀奇,我看到过好几个关于不同实验小组试制隐形衣初步成功的新闻;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开始研究一种特殊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就是科幻小说中的“空间折叠”,如果研制成功,光速将不再是障碍;有一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曾入选全球十大年轻科学家,他的科研攻关目标,是力图证明平行宇宙的真实性;丹麦科学家已经实验物质和量子信息之间的转化,实现了半米距离远的瞬间传送,后续实验还在继续……这些都基本是可以在新浪新闻里找到的消息。
所以中国的科幻小说已经没落很长时间,因为新鲜玩意已经越来越难想出来了,而读者的眼光也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挑剔。
不过在我看来,这正是检验一个幻想题材的小说家是否真正具有想象力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要承认目前人类的科学还并没有到很高级的阶段,如果有某个人有幸到两千年后去看一看,必然会发现,有太多现在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科学常识,会被超乎现在常人想象的新理论取代。那么,只需要凭脑袋瞎想的小说家的发挥空间,总要比必然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取得突破的科学家的发挥空间大吧。
作为一个现实背景的幻想小说家,我实际上就是以这样的标准在要求自己的,除了写出的故事情节要吸引读者之外,还得有读者想象不出,读到之后会由衷惊叹的东西。我曾经成功的做到过几次,比如《过年》,比如《亡者永生》、《返祖》。这次的新书《暗影三十八万》,则是我做了很久脑力体操搞出的东西。
写作的初衷,是看到了一些普通又不普通的新闻:忽然之间N个国家都要开始搞登月计划了。不普通之处在于,阿波罗计划因为投入巨大几乎没有产出,当时的政治背景又发生了变化之后,已经中止了三十多年,是什么让这项计划重新启动,而且是同一时间全球性的启动。这场大国之间的角力,必然有和切身的利益在其中。这样奇怪着的时候,我就打算以此为背景写新小说,这样也显得我有国际视野不是……
后来陆续通过一些渠道知道了部分的原因,这建立了我小说的基础,于是我就想,那些引起各国太空竞赛的月球上的东西,如果被一个意料外的一方获得了,就会有一个很精彩的故事可讲了。
然后一个科幻小说家的难题就出现了:这怎么可能!在现实背景下,又没有外星人来搅局,就是美国要重上月球也要一步一步走好多年,谁有那个本事在当下在2006年就办到呢?也就是说,我需要想出一个法子,一个不需要通过常规途径,就能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宇宙空间的法子。而且这个法子出现之后,我还要本着职业道德,解释为什么这个法子可以行得通。同时,我还得避免雷同,比方说虫洞空间折叠之类的前人用过的法子不能用。我就说到这里,如果不看我的小说,却能够就这样想出这个法子或者别的法子的人,恭喜你,你具备了一位合格幻想小说作家的一条最重要的素质,如果你对自己其它相关素质有信心的话,可以尝试进行相关的写作。
转贴一位行业记者为本书写的书评,感谢她
和以往的故事一样,那多这次仍然以新闻作为开篇。这是那多的一个小伎俩,以真实存在的新闻来使故事显得更加可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看似毫不起眼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也是那多创作灵感的来源。不过在《暗影三十八万》中,开篇的新闻又和以往不大一样,它不再是平时不被人注意的“某地挖出xx”之类,而是最近炒得很热的人类登月计划。这是否预示着,这次的故事要跟以往有很大的转变呢?
故事从一艘豪华客轮开始。本来作为客人的那多,却在一次颇为灵异的事件中成了杀人犯,而死者居然是大名鼎鼎的航天科学家!以往都是那多自己去找麻烦,这次麻烦主动找上了那多,他身不由己卷入了这场事件。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亡命天涯》的情节了:越狱,逃亡,中间还不忘英雄救美;美女相随,身份又让读者生疑。麻烦漩涡中的那多,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脱身,而是怎样解开事情的真相。到底是谁杀了航天科学家?凶手又是以什么手法来嫁祸经验丰富的那多?那多身边的神秘美女是谁?她为什么一直跟着那多?她又和这整件事情有什么联系?这一切又和遥远的月球有什么关系?从广州到上海,从酒泉到太平洋上的小岛,真相慢慢揭开……
读那多的灵异手记,每次都是一气呵成,从来没有过中途的停顿。每次从一开头就会被他的情节牢牢抓住,非得一口气读到最后的结局。那多很善于营造悬念的气氛,故事往往一环套着一环,节奏感很强,让读者欲罢不能。《暗影三十八万》仍然延续了这一风格:航天科学家神秘地在那多身边死去,嘴里念叨着“老鹰”;不谙世事的少女成了紧跟着那多的“助理”,却有着想象不到的超能力;外国不知名的小公司花巨资将探测器送上月球,却不知道有何目的;这一个个谜团随着故事的进展一一揭开,但不到最后你永远都不知道真相。那多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知道如何去抓住读者,又如何让他的故事显得真实。那多的故事每次读到最后,都会觉得虽然不可思议,但是在情感上可以接受。
一直都很奇怪,在灵异小说遍布网络的时代,那多的故事有什么魔力能吸引这么多的死忠fans。读到《暗影三十八万》,读到那多不得已被卷入又一桩神秘事件中,我才恍然大悟:那多的秘诀在于参与感。那多的灵异手记不只是灵异,而且巧妙地融合了探险小说和侦探小说这两类最受欢迎的小说元素。那多不是抽离于故事之外的客观叙述者,而是溶于整个故事的当事人,还时常是核心人物。他带领着读者一步一步地抽丝剥茧,直到解开所有谜团;而聪明的读者更是会在每一个情节中预判事情的真相,并为自己的判断暗合作者的伏笔而获得一种成功的快感。读者从那多的故事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和探索的乐趣,才会更加乐此不疲。这一点颇有些福尔摩斯的味道,而在《暗影三十八万》中,那多身边更是多了一位华生式的助手,并且这位助手在关键时刻还起到了预料外的作用。跟那多一起探询事情的真相,是很多书迷津津乐道的事情。
那多的每一本灵异手记中,都会出现有超常能力的“非人”,比如擅长幻术的路云,懂得暗示的夏侯婴,“返祖”的六耳或者来自海底的水笙。而这些人物在那多的小说中经常会重复出现,在适当的时候给那多一些帮助。那多本身只是普通人,他并不具有超能力,他只是凭借自己超强严谨的理性思维和超人朋友们的帮助在小说的情节中探险,来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个前提下,小说中那多的形象带了些许“平民偶像”的色彩,他很像时下正红的超女,承载着普通人的梦想。读者在那多的小说中探险,那多帮助爱幻想的读者进行角色替换,来实现他们的英雄梦和探险梦。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在都快网博客上每天更新的连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