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回忆大学恩师陈琼芝

(2013-12-14 11:20:16)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感随思

回忆大学恩师陈琼芝

        徐小英

  今天休息,阳光明媚,上午抓紧时间读完了陈琼芝老师的一本著作《百年巴金》,这本书读了好几个星期才读完。看到后记,才知道这是陈老师在2003年11月重新修订的版本。我知道她那个时候已经罹患癌症,正在手术后的化疗之中,她本想趁再版之时充实此书,但心力不济,只修改了几处,颇觉愧疚。我还知道陈老师写这本书,是在通读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基础上才写的,真是不容易啊。

 

    陈琼芝老师是我大学时代最尊敬的老师,大学毕业近二十年了,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在老师家聊天、吃饭的场景。几个月前,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陈老师编著的两本书《巴金自叙》和《百年巴金》,赶紧买了回来。天气炎热没有心情看,到国庆假期才开始看,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看完了这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以巴金的经历和作品为线索编写的。《巴金自叙》是编选巴金的各种文章,介绍巴金的生平和各种创作及翻译。《百年巴金》则是作者的创作,看前一本书我了解了巴金的各种情况。看后一本书,我更多感受到陈老师对巴金这个人的深刻了解和基本评价。虽然我之前对巴金的了解仅仅限于看过他的几篇小说,在中学时代背文学常识时知道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读完这两本书之后,我对这位作家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读这两本书,只想在字里行间了解她对现代文学史上这个著名作家的一些看法,从而管中窥豹,了解陈老师的思想和学术成绩。

 

    我想起大学时代上陈老师的现代文学课,老师喜欢讲一些作家的典故和故事,我们都很喜欢听。我上现代文学课是选修课,我还上过陈老师的爱人窦英才老师的中国古代文学课,也是选修课。我们当时上选修课时,很多同学是缺课的,不过我总是坚持去上课,从不缺课,因为陈老师讲得好,大大满足了我对文学的求知欲,而且激发了我对现代文学的兴趣,我开始阅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家的传记和作品,记得那个时候读过萧红、丁玲和徐志摩等现代作家的传记和作品,对三四十年代的文学有了一点点了解。可惜这门选修课只有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再没机会上陈老师的课。大四时做毕业论文,我特意选择了陈老师出的论文题目,选择陈老师做我的指导老师,我才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陈老师。我班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选了陈老师做论文指导老师,我们一起应邀去陈老师家,我一进她家的门,就被她家的书柜给震撼到了,她家除了厨房,其他三间屋子除了简单的家具,贴墙处基本上都是书柜,我很羡慕她家如此多的藏书。她曾经对我笑言,我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坐拥书城,感觉精神上很富有,我深以为然。我现在坐在阳台书房里,虽然书不多,只有一个小小的书柜,但随时可以看书,也感觉很富有。我还和陈老师一起到附近的北大校园的书摊上去淘书,和老师一起散步聊天,那个时候我才更多地了解陈老师。

 

    陈老师不但教过我很多学问和知识,还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和关爱。她对学生实在是太好了。我们每次去陈老师家讨论论文,她都要留我们吃饭,虽然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可是陈老师真的像妈妈一样,带我们一起切菜,让我们帮忙做一点洗菜的活儿,减轻了我们的愧疚感。陈老师的爱人窦老师也非常热情地和我们聊天,让远离家乡的我们体验到了家的温暖。其实我们很多同学都去陈老师家吃过饭,后来看了其他校友和老师的文章,好像在陈老师家吃过饭的有不少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我不但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去吃过,临毕业时和陈老师告别,和同届的好几个同学一起也吃过一次。陈老师家的客厅不大,但是每次菜都很丰盛,老师又要求我们尽量吃完不浪费,每次都让我们吃撑了。

 

    陈老师还是我精神上导师。我毕业时没有找到满意的单位,老师还准备给我介绍她熟悉的老师,只是她多年没回湖南,认识的人不多,也就作罢,我毕业后回湖南,工作单位很不如意,给老师写信抱怨命运的不公,老师给了我很多安慰和鼓励,让我备感温暖。毕业两年后,我和爱人结婚旅行去北京,特地和爱人去看望陈老师和窦老师。我们去之前给陈老师打电话,老师还特意叮嘱我们不要带礼物,人去了,她就开心了。我果然没带礼物,赶到陈老师家,陈老师留我们吃饭,还硬是送了我两匹布做礼物。我真是愧疚不已,真应该不要那么听老师的话,不带一点礼物去拜访老师,吃了一顿还带了礼物走。我们在陈老师家的小院子里合影留念,后来陈老师还特意给我邮寄了两张照片,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两张珍贵的合影。

 

    我结婚后生孩子,带孩子,在忙碌中很少和陈老师联系过。2001年,我到北京工作和学习,才又和陈老师联系,却得到一个让我伤心的消息:陈老师得了癌症,正在北京肿瘤医院住院!我坐不住了,虽然陈老师不想让我去看她,但我还是利用一个周末买了一点水果到医院去看望。陈老师感做完手术不久,正在做化疗,但她依然温柔、淡定。我见到她,想起她这么好的老师,才退休没几年,居然就得了癌症,忍不住流泪了。老师却来安慰我,说她已经信教,对生老病死的事情已经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她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能多活几年。当时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去看望,陈老师还一一为我做介绍,完全没有身患重病时的哀伤和痛苦的表情。我心里很是感动。我离开时,陈老师还让我把带去的水果又带回去自己吃,因为她说她生病也吃不了什么,放在病房里会烂掉。我只好听了老师的话,把送去的水果又提回去自己吃掉了。

 

    我在北京忙着学习和工作,陈老师还在病中,我除了偶尔问候外,也没有去打扰她。2002年6月的一个周末,是传统的端午节,正在病中的陈老师惦记着我独自在京城工作,又特意打电话给我,请我去她家吃饭。我到了她家,才知道有同届的同学来看她和窦老师,她特意叫上了,我在她家见到了很多多年没见的同学,很是开心。大家在老师家的小院子里畅谈大学毕业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回忆当年在老师家里讨论文学的情形,真是非常热闹。大家还和老师合影留念,我度过了一个最快乐的端午节。

 

    我在京城待了两年后,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备感亲情的珍贵和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便离开京城回到长沙。我回家后一边陪孩子上小学,一边找工作。因为我要陪孩子上学,想找一份轻松又离家近的工作,找工作的过程很不顺利,竟然有一年多没有正式上班,只在家里编写点文章,我心情有点郁闷,没有和老师打电话。后来虽然在家附近找到了比较轻松的工作,收入又不稳定,总是不如意,我觉得自己混得不好,不想打电话去让老师不开心,我差不多两年没有和老师联系。一直到2005年夏天,我在家附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编辑工作,才打电话到北京,接电话的是窦英才老师,我问起陈老师的情况,窦老师才告诉我陈老师已经去世了。我心中大痛,忙问是什么时候,才知道是6月26日。我一时之间不知道和窦老师说什么,只是在心中责怪自己:我明明知道陈老师已经身患癌症,生命时常在危险之中,没有多打电话去问候老师,没想到老师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好心就有福报,能够长命百岁。其实陈老师心太好了,常常操心别人的事情,而且年岁也大了,身患癌症进行各种化疗,身体承受不住啊。

 

    我不记得但是我是怎么和窦老师说的,只记得回家翻出陈老师和我的合影,哭了一场,然后我小心收藏着这张和陈老师的唯一一张合照。当我想念老师的时候,我就翻出来看一看。现在,陈老师已经去世8年多了,我翻出照片,看着老师慈祥、温柔的面容,依然忍不住要流泪。我在读完陈琼芝老师的著作之后,对老师的学问和人品有了新的认识,在心里佩服她,特写了这篇文章。

 

(2013年10月2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