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当户对

(2012-03-08 23:47:48)
标签:

林徽因

生育

家庭背景

上层建筑

社会地位

三八节

情感

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窗外阳光明媚,风和日暖。不由看向院子里前些日还干黄的枯树,果然,枝桠里已鼓出芽胞,麻密交叠,虽仍是一眼干黄,却一下子将久不散去的萧索匀得盈润许多,心头忽而触及几分诗意,“静待春雨浇娥绿”的葱朦,亦一下子在眼前有了画意。

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这个时节,或更易令女子春生感慨吧。仿佛颓蔫已久的心神,总会因此得着新的生机,身灵之轻,或总因一丝飞扬更让人赏心悦目,继而重赋情灵以柔婉,重落孤寞以色彩。只是,身为女人,不能不明白,人与植,到底相去甚远。春花秋月,可以来去无了,人生岁月,却总随每一度花谢月缺长逝不返。

 

前几日与诸好友聚叙,谈及一女,其目前生活情状之莫如意,令人垂怜。青年时的她,选择跟随一外阜商贾成婚,对方离异携二子。因宽容善度,她决定暂不生育,将心思全尽投入家业,不但对二继子亲爱有加,更竭尽身心助夫创业。如今,她将家业操持丰厚,家中财富甚笃,却换来丈夫与继子的蓄意据财,意将她排挤于外。痛悔之余,她欲与丈夫育子续缘,却终因年华不再而久难如愿,不禁望洋兴叹,女子之于男人,若无生育,则难获远爱。

 

而另一女,年华朝盛时则已结婚生子,夫俊逸,能力强,事业发展得日渐丰盈。由于婚后的她疏于自省自营,精神涵养上渐与夫相去甚远,其夫对其心生嫌隙,转而另求慰藉。久而久之,两人虽同床共枕,却终日无言以对,形同陌路,终至离异。如今,其夫已寻及较其年轻而智贤貌美之妻,只待生育,而她则日渐颓悴,不能走出阴霾,未及贤士却见怨恨,距离育龄亦渐行渐远。不由扼叹,以男人先天需要生育对象的择偶本能,大龄女子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生命里的一份岌岌可危?

 

曾作小文感叹,身为女子,似乎此生最重要的选择,只是跟随一个什么样的男人……伟大如尼采,对女人所有的谜只有一个答案:生育。如今看来,女人一生,好与坏,福与祸,的确与其选择跟随一个怎样的男人致命相关,而能够对姻缘福祸加以润涩、缓冲、良化或圆融的,大概就是女人的生育了。至于其它,均不过为基于此而有的上层建筑。

 

是而,女子择夫,乃一生之慎;而女子大龄,若无修涵与生育之优势,常难觅良夫。值得探究的是,身为女人,且不论她生育与否或能否生育,她所能营建的上层建筑何高多远,她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算是福,跟随一个怎么样的男人会招来祸呢?

 

旧时古论讲究“门当户对”,即指男女双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与经济情况相当,则结亲合适。尽管曾觉这样的旧念十分封建不可取,男女双方应当以自由恋爱为基础,以爱情本身为核心而谈婚论嫁,但随着阅历与见识的增长,却越来越觉得,旧式的“门当户对论”,放在今天,剥离开男女双方家庭背景条件的限制与束缚,倒是非常适用于男女自身内外条件据以匹配的。

 

想起新文化运动时期便令世人瞩目的一对经典伉俪——梁思成与林徽因。他们的旷世奇缘,恐怕用绝配加以修饰亦难掩盖其光华。无论你从哪一点锁定品论的视角,似乎都无法绕开他们对等、匹配而相得益彰的外貌气质、思想学识、精神价值、文化素养、人格品性以及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林徽因曾在回忆拉斯金的演说辞时谈到,一个家庭中,男女双方的幸福和美满,依赖于互相寻求和接收唯有对方才能提供的东西,包括思想、情感和令彼此愉悦的内容与方式。当然笃定,林徽因与梁思成是互相发现与得到的,他们幸福美满的生死相依,只叫身边无数英雄美人,竞相叹息。只是,现世生活中,这样的幸福,这样的门当户对,并不容易得到。

 

男女彼此,由外而内,由浅而深,由身体到灵魂,由智商到情商,如果门当户对,沟通顺畅,那他们的互动自然容易达到和谐,产生平衡与互补,即使遇到困难坎坷,麻烦障碍,亦总能以相互之间的制衡而将之化解,圆融得福。否则,谁也不难想象,高低不等、阴差阳错、相抵相害的交流互动,会生出一个怎样的祸乱局面。

 

起码,要让彼此之间的生命天平,哪怕略有倾斜也能持以平衡,不至于完全失了衡,弄得人仰马翻,家破人亡。换句话说,人,一定要知晓自己的斤两,方才知道择个什么斤两的配偶,以而让自己的生命天平不失衡。

 

“三八”节,欢贺之余,身为女人,我们的潜意识里,是否都该多一份关于“门当户对”的自省与认识呢?对于男人的择,恐怕一定要先搞清楚、想明白自己的内外所有、内容深浅,再去寻找与发现与之匹配的内外与内容,这样,或会显得相对安全、可靠一些吧。

 

谨以此文祝愿天下所有女人得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祝福
后一篇:春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