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标签:
大盛魁巩俐替身小兴安岭深处周渔的火车文化 |
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
又到年关。坐在回乡的飞机上,归心似箭。
许久没有静一静了。年底的各种活动与节目录制,拖着我来回奔忙,除了睡眠,已顾不上静坐下来,沉索书字。不得不感叹,人的精力相当有限,可供修养的时光不多,常常无奈看着它们流逝。真是觉得,能够把时间好好珍藏起来,予以生命有效滋养,是一个人的最大本事。因而,这段日子,反倒觉得自己很空。没有在劳累中端省自己,充填自己。以至于一提笔,就感觉到言辞苍白。
总算到家了。天还是雾蒙蒙的,江还是清凌凌的,梅还是香幽幽的,春温秋肃,夏炙冬寒,还有年味浓郁的大团圆,一切如旧。可是在如旧的氛息中,在儿时熟悉的院落里,我却明显察觉,自己又长大了。对于生命,对于周遭,已经能够理性看待,宽泛释然,知道自己该要什么,继而毫不犹豫,迈开步子默默前去。
我喜欢演员这个职业,喜欢创造与诠释每一个角色过程中,于心底留下的印记。那一个个印记,渗着一种种生命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逐渐释放出人性林总,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血脉,每当自己稍有回悟,它们便卷裹着悠柔人情,奔泻于我的心底,叫我细细吞吐,慢慢嚼味。原来,心底的风景,不仅仅是自然山水、人情世故,还有一幕幕不能替代、不可复制的“生命风情”。
孙香玉——电视剧《大盛魁》中,一个清朝皇商之大家闺秀,一个秀外慧中之坚韧女杰。一个因爱而暗抗圣旨,一个为爱而放弃人生,一个从“金枝玉叶”沦落为“卑微草根”,从“光明清正”流落到“隐姓埋名”,经历了蒙古草原上各种流离,承载命运之巨大落差,压抑各种情爱之极致的忠善“韧女”。一个从18岁演到60岁的沧凉角色。
山里红——电视剧《小兴安岭深处》中,一个从山外走进山里,经历了60年林原沧桑、见证了新中国新林场“物换星移几度秋”的山里魂。她一生的喜怒哀乐,辗转起伏,与一片山林的兴衰存亡紧密交织,随林中汉子的情意沉潜默默写就,如同一首渐渐融入乡村民谣的钢琴协奏曲,终在山林四野,化作不可替代的曲调与音色,哀婉而又欣然,清脆而又绵厚,长相鸣响,久久徊荡……又如同一团跳跃而明媚的火色,渐渐渗入森野的苍翠斑斓,濡染涤荡出山林的素朴原色,终变作一抹耀眼却又幽远的“山里红”,静谧流淌在小兴安岭深处。
劳拉.沃尔克——话剧《意外来客》中,一件谋杀案的首位嫌疑人,一个满充悲郁、全然无助而又极为坚韧的女人,她与丈夫婚姻的不幸,让她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一个庄园深处的女人,在晦暗幽闭的角落,渴望阳光与爱的滋润,却终因不能独立、不具社会属性而深陷囫囵,无法自救。她的苦痛与悲郁,是极致的,且,相当纯粹,相当彻底。
这一年,拍了两部戏,演了一出剧,去了不少地,还说了太多太多关于“替身”、“小巩俐”等当下似乎颇为热议的话。我并没有想到当年遵从师嘱而前往的一次实习与帮助,会为自己的未来扣上诸多帽子。以致于大家只要相见交谈,便免不了“旧话”重提。不过这无可厚非,发生就意味存在,而存在就是合理。只是,如果不能透过表象看本质,非要以偶然概论必然,还是不大妥当的。
《周渔的火车》找到我,是因为副导演与我的导师常莉熟络,望她推荐学生到剧组解决巩俐姐一人分饰两角的困难。经过导师推荐与导演面见,她们觉得在中戏读书的我比较合适。尽管我并不太接受承当“替身”一职,但还是听从导师劝诫,去剧组实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尽管我只是以与巩俐同样的服饰造型,帮助她完成其两个女角同时出现于一个画面的拍摄,省去他们在技术与资金上的麻烦而已,尽管这样的事实已被自己说过多次,但我还是被诸种口舌异译为:周显欣当了巩俐的“裸替”,周显欣从“替身”起家……。至此,我亦不想再作多的解释,这个话题,将随着今日这个年关,于我的生命中一并跨过,不再留下任何余音,只作一段经历,化为烟云。
只是,或许尚有必要,说一点我对“替身”这一职称的理解。替身,是代替别人做某事的人。就演员这一职业而言,替身是剧本要求有特技或剧情有特殊需要,而演员本身又不具备相应特技或职能时,一个和演员酷似而能代替他(她)演出的人。如果,把“替身”作为专职,以此立命,讨薪养家,那么无可厚非,它可以成为一份职业,存在于任何人的生命。但是,如果是希望借“替身”的工作而成为演员,一名合格的演员,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演员,则并不见得可取。
替身,若在台词、形体、观察力、记忆力、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控制力、应变能力等方面不见功力、不能掌控的话,将无法完成一个角色的完整塑造,也就不具备一个演员的表演实力。真正的演员,不但需具有扎实的表演功底,还须具备优越的表演素质、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人物形象创作方法,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各种各样角色的挑战时,从容不迫,有章有节,充分发挥专业演员的职能,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也才能真正被观众接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演员。
好比一个雕玉作坊,必须拥有上好的手艺,才能对各色各样的玉石进行雕琢,使其最终成器。
但表演的功底与实力,绝不会通过一朝一夕的实践就能获得,也不是做一次“替身”就能拥有的。演员之路的艰难与坎坷,恐怕要用一生来磨练和践行。
又到年关。或许自己只该写些诗情画意的祝祈,为来年振旗呐喊,加油助威。但我却无法不写下这一年生命中真正沉淀下来的内容与思考,因为只有它们才能见证与鼓舞,一介真正的艺术苦旅。况且,我还有一份良知,一份责任,一份自省。
于这新旧交替的时刻,我不敢对辽远的未来满充希冀,但我却希望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艰涩而后的回味,冥思而后的放松,静淡而后的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