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净心,感恩召庙

标签:
周显欣大召无量寺修行素颜净心文化 |
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
晴天碧空,黄璃红墙。站在大召“无量寺”前时,我看见群燕鸣旋,殿宇辉煌。大概因为昨日大雨,今日艳阳,椽檐下的温热潮气不断纷散出来,熏得燕雀们耐不住湿炙,全数地飞了出来,不住地在色彩斑斓的拱椽画梁之间,肆意盘舞,尽情放唱。于是,一副不待芜燥空散尽,不入屋巢生清静的生色活象,尽显眼前。
长这么大,去的寺庙不算多,却也不少。但今天,感觉尤其不一样。一来在呼市驻作长久,一直想去这座始建于朝万历七年(1579年)的喇嘛教召庙虔拜,看看那辉煌的庙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感受其独特的“召庙文化”,时至今日才得缘前往观瞻敬香,心中不由多出几分仰慕。二来近段时间阅读一些佛法书籍,对于佛像、佛寺等,有了较为清醒、正确的了解,所以,对烧香拜佛、修持戒定,有了不同于往常的心态体悟,比之从前的神秘不知所以,要自然许多。
乃至闲步于庙庭之间,偶尔留影,时而电讯,亦有一份随性而又沉潜的宁静、从容与修行之愿,很轻盈,很贴切……不晓得,这样的谙觉,或否会成为我的一介佛缘呢?
抬眼望向跪拜的尊尊菩萨佛像,他(她)们的神情是那样泰然、禅定与欣慈,你只需让眼瞳与佛目静静相对,便能立即感会到宽宏、慈悲、博大与化容的力量,察觉出自身的狭小与微渺、浮躁与凡俗来。不由进一步证悟,眼前跪拜的,虽只是沉淀了厚重历史人文、精美工艺的“佛”之塑像,但它是我们以真诚心同之交流、自省、道悟的尊贵媒介,而绝不是我们应当迷信或仰赖,将自身烦恼、名利求索附之于上、妄想得助的对象。
因而,在佛像面前,我开始只虔默自己当于哪些方面加强修持,提升智能,而决不再象从前一般,向任何菩萨佛像求福免灾以图安享,但,似具修行之愿的我,却仍然不是一位吃斋念佛、皈依师门的持戒教徒,在佛法深奥里,所缺所须学悟的东西,实在还有太多。
目前,以我对佛教、佛法之学悟,根本不能于此谈些任何心得,只能大约明了:佛,并不是神,“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大慈与大能的人,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真正修行向佛的人,是透过懂得宇宙真相与规律,按照其中包涵的宇宙规律为标准,来修正自己不符合宇宙真相及规律的各种习气,使自己的世界观、宇宙观更贴近宇宙本性,最后达到与宇宙本性合一。
我倒并未想及修佛与否的长远,只是觉得,人,作为宇宙万物中渺不可及的一粒微尘,既然逃不出宇宙大界的笼罩与律则,那么,行具这种符合宇宙本性、规律的愿求,不论合乎多少,合乎多远,这种修行的本身,总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吧?
走出大召,虽没有见及寺内浩瀚的经卷与神秘的恰木舞蹈,没有缘闻藏传佛教的独特音乐,却于回望庙宇殿堂之时,读到一片无边的清净。不由想起在佛书上阅记的一句话:真正的净土,不在寺院,不在山林,也不在某一国土,而在我们的心里。正所谓“一片净土在心中”。
好,大概有所悟。真正的修行,不一定要在寺院,不一定要入佛堂,不一定要去隐居,而当以修心为根本,不断觉醒与转变自己的心,修改与心对应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习气,修改不符合宇宙本性的意、言、行,这样,才能于心中修得一片净土,才能于清净之中,修得真正的快乐与自在。
2010年7月1日,素颜之行,净心之悟,感恩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