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想”为核心的生命之行

标签:
周显欣电子图书馆慈善捐赠城口县教育梦想文化 |
分类: 周显欣的工作日记 |
Christmas eve,我从家乡回到北京。
度过了几个极为充实的日子。一趟秉赋慈爱意义的身体力行,让我对于梦想启蒙,有了些许新的思考。
21日,我随中美电影节代表团,奔赴远距重庆市区500多公里的城口县,参与了向城口县修齐初级中学捐赠慈善款项筹建电子图书馆的活动。
尽管身为重庆人的后代,并常常于节假时日回到家乡探亲,但我并不了解重庆市区远近的一些县城,因而,更无从知晓关于这个名叫城口的县城里的一所初级中学的情况了。
一路上,峰高溪潺,山青水绿,一幕幕秀美冬色便在不停的颠簸与光霾中,尽收眼底……兴奋也好,期盼亦罢,到达这所中学之前,这个捐赠活动还是毅然于我的想象中翻覆多次,终被想见为一个关于将“世界与见识”作为爱意来传达,并在一个塬坝贫破的村落呈现出现代科技气息的亲慈场面。
但,想像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所去的城口县并不似想象中那般闭塞与穷困,我们并未感见及泥泞沦陷、牛衣对泣的艰苦生息,倒是一番颇具小康气势,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城镇容貌,叫我们小吃了一惊。连我们落脚的宾馆,亦有三星级标准,空调热浴地毯白被一应俱全。于学校校长热情款待我们的丰盛晚餐桌前,我终于开始想,原来,我们国家飞速的经济发展,已令全民生活走向小康,至少,于近两三年我所去至的偏远县镇,如泸州天堂坝县、黄山歙县、漳州漳浦县、伊春乌马河县等等,均如此刻的城口县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准已基本走入衣食无忧、家电齐全、病患良治的安康状态。
(路途疲累,竟然饿得一口气吃下两碗面)
能够养活自己而不受嗟来之食,本就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更何况一个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泱泱大国。至少,这30年来中国国格于世界舞台上的迅速强壮,是令众多发达国家不仅瞠目结舌,更穷神知化的。
然,13亿人口衣食饱暖的全尽解决,是否就等于13亿人口的精神食宿均已达标?
在城口县修齐中学捐赠并参观这一电子图书馆的始末,让我大约想清楚,一个关于“梦想需要培植”的理念。
这所初级中学的规模并不算大,操场约有200米的水泥跑道与三个篮球场。不高的几栋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与学生宿舍置身于几座青山之环凹,大约容纳着共1080名初中三级学生与60多名老师。
我们参观了这里的课堂与学习氛围。如果用四个字予以形容,我想,大概应该是“恪守成式”吧。老师们教得书材不落,学生们学得正襟危坐,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要求来讲,应该说,这很不错。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教育没有问题,没有纰漏。
当我们来到捐赠建好的电子图书馆时,惊愕地知道,原来这样一所小具规模的学校,竟然只有两台老式电脑,且已经年失修,沉于旮旯了。因而,刚刚用捐款买来的十台新电脑与连接好的宽带网络,成为了这所中学刚刚与世界连通的平台。
那么,之前的年月,孩子们大概是不知道世界上另一个国家的另一所中学的同龄人们,与她们的生活常态、思想情感是否有着同日而语、同袍同泽的归处的了?更无须提一个天外有天的世界。
没有见识,便很难有滋生思想的土壤,没有思想,便更难产生梦想,而没有梦想,又何来一个信念,何具一脉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进而拥有一个不缺精神食宿的人生?
中美电影节的团队一定是希望给老师与孩子们带去一个“世界与见识”的关爱,帮助他们建立一个与人类现状畅通、同步的讯道,以而引导他们构建一方独具自我造诣的“思想湿地”与“梦想基地”的。
然,以有限捐款建造的电子图书馆,暂或可以让孩子们得以浏览世界,了解生活之外的未知,但,几台电脑与网络所带来的于屏幕里的那些所见所闻,又能否真的让孩子们由此具备独立的思考、个性的挖掘、自我的意识以及梦想的启蒙与建立?
我所见的这所中学老师的“教书”,与我曾经历过的课堂内容,相仿甚似。对于教委与教材的要求,尤其考试竞争中所须的内容,宣讲到位,执行严格,力争让孩子们在各种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争得好榜位,以慰学校与家长们共同关注的孩子们的“出路”问题。无可厚非。但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有否对孩子们人格培育、个性发掘、思想独立、道德公责、梦想树立提出要求?有否倡提关于这些方面的好的教导方式与培养途径?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除了照本宣科与对比分数而外,是否窒息过孩子们的梦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十分重要的是,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孩子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
可见,教育的本质,恐怕除了“教书”,更须“育人”。
育见识而后的思考,育思考而后的个性,育个性而后的人格,育人格而后的梦想,育梦想而后的行动。
一个电子图书馆,十台联网电脑,1028个初中学生,60多位青年教师,能否于一片肥沃开阔的“世界与见识”之地,种下“思想”的种子,长出“梦想”的嫩芽,进而生长出“个性、激情、信念与行动”的大树?
站在学校临时摆设的狭窄的“舞台”上,对着台下1000多名师生,我无比激昂地说下了这样一段话:“……当我看见你们从楼上跑到操场集合的时候,我在想,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跑下楼,跑到操场上做课间操的。但是,那时我的脑中,没有一个关于自己的“梦想”的思考。我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会是个什么样的人。直到我听从父母的安排,好好读书、考试、考上华西医科大学,直到大学快要毕业时,我才发觉,我真正热爱的是艺术,我梦想的是可以拯救与抚治人类灵魂的艺术生命……最终,我决定去往北京考取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艺术专业,并通过演员这个可以用自己的灵魂与人类对话的职业,去实现我的梦想。我辗转多年,才清晰了自己的梦想,并付诸于行动。我真的希望你们能够从明天开始,通过在网络上了解的对世界对人类的各种见识,在再次下楼跑往操场的过程中,开始你们的思考。我喜欢什么?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希望,你们比我更早地确立自己的梦想,并因为这个梦想而努力学习。我相信,不管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们将来一定会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得到自己的美丽人生。因为,梦想是我们让生命快乐与释然的源泉!……”
那一刻,操场上十分宁静。我能感受到 “梦想”二字在每一个人心中的鸣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是啊,梦想,其实更像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承诺”,它是一个人产生信念的根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场……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它,便拥有了生命中最伟大的财富。
一个有梦想的人,会以物质为轻,以精神为重;会对自己严格,对他人负责;会努力创造活着的意义,不懈追寻生命的真谛;会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会有时间去沉静,有能力去学习,有信念去坚持,有真诚去关爱,有胸怀去宽容……而永无争辩地会心一笑。
一趟简约地慈善之行,让我由衷期望:中国的教育,中国新生代的思想,当开始走向以“梦想”为核心的生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