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典”之路

标签:
5.12罹难同胞沉悼善恶孔子子贡子路 |
分类: 周显欣的心情日记 |
走回来的夜里,风竟有些枯涩的冷。初夏,到了这瓜红渐现的时节,其实也还有冰凉存在的。
脑子里都是去年“5.12”地震时,举国上下的震惊与悲殇。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所有又去得太伤逝。那一个个叫国人永远疼痛的画面,一笔笔让民族恒久铭忆的哀情……一年后,逼近那一历史时刻的夜里,于一份略略凉意中,所生出的无法掩却的对近十万罹难同胞的哀悼,也在这一抹清白月光下,幻作我恣意仁怀的步伐……
好些时日,没有这样的冥想了。或许亦因了近日参加的那个慈善晚会,让我看到与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相距甚远的物材落差,看到那些远近之间的大小世界,高低之下的明暗如梭……但,那一刻,不论眼前一切是虚实,是真假,还是人众聚散之下的烟云雾缭,我觉得,自己是欣然的。面对流离落魄、生死垂扎,人的心底,多还是一份善。
其实,人与人之间,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又绝对不能没有,一份起码的仁怀。尽管我们不能彼此都认识,或者我们可能彼此不喜爱,抑或我们彼此亲密无间……若须得作选的话,我相信多数人还是愿将三字经的那头一句,为其所奉。
又或许,这只是我的一种单相思罢了。有人会说,善恶之间,一毫之差。
确曾于《了凡四训》中读到这样一个典故,当时颇有不解。
——
鲁国法律规定,若有肯出钱去赎回被邻国牵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依例付给一笔赏金,作为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却不愿接受奖金,孔子知道了就骂他说:“你错了,君子作事可以移风易俗,行为将成为大众的规范,怎么可以只为了自己高兴,为了博得虚荣,就随意去作呢?现在鲁国富人少,大都是穷人,你这样创下了恶例,则大家都认为赎人接受赏金是丢脸的事,则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以后赎人回国的风气,将慢慢消失了!”
而子路救起溺水之人,主人送了一头牛道谢,子路收了起来。孔子听到了则说:“从此鲁人必乐于拯救溺水之人了。因为一个肯救,一个肯谢,则会酿成风气。”
以一般人的观念来看,子贡不领赏金是廉洁的好事;子路接受赠牛,是一大败笔。而孔子的看法,又何其这样与众不同呢?仔细思辨,不难得其真解。
善,其实要分真善假善,是善非善。这其间的一毫之差,成为了谬之千里的导向之源,也成就了善恶之间的灰土尘淆。
凡人行善,不可只看行为,更应当索其流弊。
不能只看现在,必须看事情结果,不可只论个人得失,须看其对大众的影响。若现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现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为人处世,利人之善为真善,利己之善为假善;发于内心的善行是真善,装给别人看的善行是假善;无所求而为之善是真善,有所谋而为之善是假善。有益于人群,则打人骂人皆算善,若为了自己私利,则尊敬别人礼让别人也算恶。
一路,徊理思绪,过分称赞别人而迷人神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为览一时之光而遗媚世缪论,宠溺子女而养大患……等等,等等,都须我们静虑其远啊。
国难之纪念日,谨以此文表达我对“5.12”罹难之民及家属的静穆与沉悼,并于此后,戒为我的“善典”,走好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