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一本作业本布置作业。每天采用一本练习本,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学生作业。
2、三步作业订正法。找出错题的原因,如题目抄错、式子列错、中间数字算错、运算顺序错误、题意不清、混淆概念等;规范订正;提供跟进作业给予学生选择使用,要求学生在做一至两道同一类型的习题进行巩固。
3、理科作业保留思维痕迹。理科作业不妨让学生把作业一分为二,正式内容占三分之二,演草部分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对于需要考察学生思维过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把正式作业与演草合二为一。这样,教师就可以凭借演草部分提供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了解,针对出现的思维障碍,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
4、套餐式作业卡: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思维类型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与之能力匹配的三类“套餐”——基础餐、提高餐、营养餐,让学生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就餐”,同时作业最大量(包括学生答题占用的页面)不准超过16开纸一页。
5、三维作业批改法:第一维度——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在中高年级尝试用画“正”字的方法,变等级符号为统计符号,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统计评价。也就是说,全对的作业记“正”;有错的作业根据情况少记笔画,当学生把错题订正完毕后,可以把“正”字中缺少笔画补充完整。第二维度——对学生作业的思考过程、解题策略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习题解答的过程,对学生的解题策略、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在“正”字的右下角,用“★”、“△”来反映学生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表示思维有创意,但没有完全做对,或方法正确但不简便;“★”表示思维方法独特,有创意。第三维度——对学生作业态度的评价。小学数学中常见较差作业态度有:字迹潦草,作业不规范;贪玩,作业拖拉;偷懒,应付了事,少写作业步骤等等。因此,在作业评价时,还要从书写情况、所用时间以及专心的程度等方面衡量学生作业态度的认真与否。在“正”字的左上角用“↑”、“↓”表示作业书写工整,格式符合要求,作业认真。
6、累积式作业评价。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每次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与完成的质量,包括正确率,通过日,形成日、周、月、期连环评价。
7、班级作业协调员:因学科教师之间缺少必要沟通,难免不会出现各科布置的作业累积总量某天过多过少、“旱涝不均”的现象。为了保持作业量基本平衡,应设立班级作业协调员岗位,其职责是:与学科教师通报作业信息,反馈学生呼声,协调班级日作业量,避免学生做作业忙闲不均的现象。
8、交换作业书写日。每月设立交换作业书写日,让小学生用同伴作业本做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对待做作业的态度、书写的认真程度以及作业正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9、课外作业检查体系——免检、抽检、必检。根据学生做作业的一贯表现,结合学生的申报,把学生分成免检、抽检、必检组。对优秀、诚实的学生的作业,可以免检,但若发现有违规行为,惩罚特别严厉,并且立即把该生降为重点抽检对象;对中等学生可以采取抽检的方法,若发现有抱着侥幸心里、蒙混过关的行为,加倍惩罚,同时立即把该生降为必检对象;对潜能生采取必检方法,及时帮助、催促他们按时完成作业。反过来,若表现好的中等生、潜能生也可依次升级为抽检、免检对象。也就是说,分组是动态的,不固定的。
10、布置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作业。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把书从薄读到厚,往往忽视让学生把书从厚读到薄。学生学的知识,多是孤零零的知识点,缺少融会贯通,不能连成知识线、知识面,够不成知识体。让学生尝试画单元、整本书、整个年级、整个学科的知识树,对学生同化、顺应建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中国教师报》“教学与管理的44个小创意”选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