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顺二中是四川省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富顺县官立中学一堂”,建于1903年。近年来,学校励志笃行,以人为本,人才治校,蜚声巴蜀。不久前,记者就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人才至上的管理实践对校长潘泽彬进行了专访。
同教师建立“等距离外交”
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潘校长看来,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发展和需要,这就是我们的管理理念。这种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他认为,人作为主体,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平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服务人。尊重人首先是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信任,这是团结的前提和基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能够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就是互相尊重和信任的表现,反之,不尊重别人,不信任别人,闹无原则的矛盾,对事业不利,也会给双方造成伤害。由于学校班子团结,在群众中具有一定威信,确保了学校有一个良好和谐向上的风气。
潘校长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教师,平等待人、公正待人、宽容待人,这样才能使教师有心理安全感。对教师,潘校长有一句话“善于忘记不愉快的事情”。他说,一个人不能对什么事情总是耿耿于怀,心胸要大度,心胸狭窄的领导就是不合格的领导。大度,你下面的人才不需要防备,有意见,有分歧,有矛盾,他也相信你不会“整”他。这样才能使大家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共同努力工作。
正因为如此,在富顺二中,校领导注意同教职工“等距离外交”,建立一种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克服了在学校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的教师中的对立情绪和山头现象。
在富顺二中,不管什么人,什么职称,什么学历,只要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学校就充分肯定,大力表彰。由于学校对人公平、公正,没有偏见,学校老师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鼓励,在实验室工作的化学实验师张健由于得到了潘校长的鼓励,大胆进行了教具的改进,最后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潘校长有一句口头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始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歧视差生,不体罚学生。对调皮的、有困难的、有一定特长而表现不是很好的都要一视同仁地去爱他们,爱全体学生。
“人最需要关爱的时候,是他受挫折的时候,是他有困难的时候”。潘校长说,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学生把父母单位的困难证明开过来,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批准。记得2003年招生的时候,几天之内,潘校长就签字批准了七八十个学生减免学费。没有钱也得上学啊,钱不能剥夺孩子们上学受教育的权利啊。这是潘校长的肺腑之言。
由于潘校长爱他的学生,所以学生们都说他有“糍粑心肠”,是仁慈校长。潘校长则认为:“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虽然有的学生文化成绩差一点,当校长老师的就要像伯乐一样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果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就要鼓励他引导他继续努力,扬长补短,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他举例说,教语文的陈仲涵老师所在的语文教研组,就形成了自主、自由、开放的空气,一般不布置语文作业,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风,积极参加各种文学活动,并在每年学校举办的散文、诗歌创作比赛和全国作文大赛中展现身手,其中高2002级的郭敬明蝉联了2001年、2002年全国“萌芽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来多部作品掀起波澜,以强劲的实力活跃在中国青春文学领域。
名师造就名校,名校呼唤名师。一所学校要立足要发展要有竞争力,就必须抓好管理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潘校长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一点。
他认为,名师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巨大的感召力,一所学校没有好的名师,就不是什么名校了。在潘校长任职期间,先后引进了五六十个人才,还从多方面入手留住人才。他说,在教师梯队中,最高层的是名师,他们想著书立说,想留点东西给后代,我鼓励他们,大凡出了成绩的,学校都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特级教师陈仲涵的《新材料作文》,凌华光老师的《岭上风铃》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奖励。
这几年,学校教师中出了不少人才,其中先后有四位老师到富顺县其他学校当了校长、副校长。当问到人才走了会对学校产生什么影响时,潘校长说,人才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人才成长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一批人到更高的层次上去发展了,另一批人又接上来了,只要我们认真抓好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就会“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所以,有机会就给他们。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能力,学校投入40万元,会同西南师范大学举办了研修班,80多名教师参加。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绿色学校园丁奖获得者何平均,作为“国际小环境硕士YMP项目”实验学校的代表出席了国际绿色学校研讨会,作了三次大会发言,并主持了一次大会,让与会代表了解了中国的环境教育。这些都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