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律师已经严重过剩

(2009-12-02 16:14:25)
标签:

就业

法律服务

律师

过剩

中国

杂谈

分类: 律师评论

中国律师已经严重过剩

这些年来,看到不少文章说中国律师的数量远远不够,应当继续大幅增加,并列举发达国家中律师占人口数量的比例,以此证明中国律师的数量远远不够,不能满足公众的法律需求。本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律师,认为这种看法十分错误。

中国律师的数量目前约13万人,相比于13亿多的人口,比例确实很低,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律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呢?绝对不是!实际上,中国律师的数量已经严重过剩。我这么说有以下理由:

一、中国公众目前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确实很多,这些地方也集中了中国最多、最优秀的律师,但是,其他不发达地区,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并不多,或者说,购买法律服务的需求并不多。对他们来说,法律服务还是奢侈品,他们购买不起。

二、中国的司法环境决定了公众对律师的需求并不多。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正处在通往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法治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在现实中,很多老百姓有了麻烦,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找熟人,不是去找律师(当然,在经济发达地区有些例外)。他们情愿把钱花在这些地方,也不愿意去请律师。我就曾遇到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青年因为打架被以涉嫌寻衅滋事罪逮捕,他的家人竟然相信了村里一个小混混的话,给了那个小混混近三万元去找关系。结果,钱被骗去了,人还是被判了刑。而如果请一个普通律师的话,按照目前当地的服务价格,不过几千元。

三、中国目前还有数量众多的法律工作者,他们也占据着很大一块法律服务市场。由于中国律师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建立,为了弥补当时律师数量的不足,国家允许一部分没有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现在是没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学习过法律的人员从事法律工作者的工作,他们也可以代理民事案件。这部分人,在很多地方是占据着很大市场的。在民事案件中,实际上他们做着和律师一样的工作,但由于他们进入的门槛较低,对辛辛苦苦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来说,并不公平。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中国律师占总人口的比例和发达国家不具有可比性,不能盲目地以发达国家律师的数量来衡量我国律师的数量。实际上,这两年,大学毕业生进入律师的数量越来越少,原因就是律师这个行业的生存越来越艰难。我上学时,班里有40个人,毕业时只有两人未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目前,仅有四人在做律师。其他要么考了公务员,要么进了企业做法务,要么转行做了其他工作。

实际上,年轻律师的生存艰难早已不是秘密。拿我个人来说,刚毕业时去了一家上市公司,月薪3000元,后来由于自己不安份,辞职出来做律师。第一年,我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元。我们所还是比较好的,单位给提供宿舍,这样可以勉强生活。据我了解,青岛有很多律师事务所在招新律师时,是没有底薪的,实行提成制,也不安排宿舍。很显然,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律师来说,刚开始是没有案源的,只能依靠老律师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可能有人会说,其他大学生毕业时工资也不过如此。但是,做为律师这一行,如果是本科毕业的话,一开始在青岛是拿不到这个收入的,也就800元左右。当然,个别比较好的所除外。但是律师这个行业又比较特殊,诉讼律师天天东跑西跑,各种交通费、通讯费是比较高的。再加上公众都以为律师是个高尚的职业,年轻的律师也不能不花钱打扮自己,穿西装,配公文包,否则,公众看到以后,会觉得你是一个不成功的律师,更不会选择年轻的律师。总之,年轻律师是要过几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的。

但是,并不是说过几年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就可以有出头之日,现实是,律师这个行业,人员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在网上,很多律师事务所常年挂着招聘启事,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律师干个几年,发现没有出头之日,就转行了。我认识几个干了四五年的老律师,现在一个月的收入不到2000元。

至于不发达地区没有律师,实际上也正是由于这些地方的法律服务需求太少,或者说,当地的公众无力购买法律服务。这种状况,不能靠增加律师数量来解决,而要靠政府增加公职律师来解决。让自收自支的律师到这些地方去生活,显然是没有人愿意去的。只有国家增加公职律师,让他们来满足当地公众对律师的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