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为何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2021-07-19 20:16:34)
标签:
张若虚
《代答闺梦还》
唐诗别裁
沈德潜
春江花月夜
|
分类:
诗词歌赋
|
《春江花月夜》为何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海上冰花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著名诗人,生平不详,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其中一篇《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张若虚其一生所作诗歌仅有两首存于世间。诗歌语言清新脱俗,读起来朗朗上口。他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不仅被编入高中课本中,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其他诗歌难以超越的。
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是闻一多说的。意思就是指的有一个人写的一首词,把北宋和南宋所以词人的作品都给压倒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写了一首词顶呱呱了。然后后面又有一个写了一篇诗,又把全唐朝的诗人的诗给盖住了,全唐朝的人都没有这个人写的诗厉害。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是一首宫体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孤篇,压过全唐“。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旧题,相传始于南朝陈后主,但本诗除了曲调名沿用旧体外,内容与风格都与以前供宫廷娱乐的歌曲大异其趣。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晴澈夜晚,诗人临于春江边,看着浩瀚无垠的江潮及月光下那片澄澈无际的世界,牵动起无限情思。诗人讴歌优美的自然,赞颂纯洁的爱情,将诗情画意与哲理熔于一炉,营造出一片幽深渺远的意境。
开篇写景,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诗人把“月华”作为主体,作为情感的纽带,从“明月共潮生”写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以月的运行来布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心路历程。在月光的照耀下,哪一处春江不反射着明月的光辉呢。诗人神思飞跃,在写景的同时又在探索着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有限,但人类的存在却同那日日升起在江上的明月一样,绵延不息。紧接着,诗人便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具体的人生图景,一幅思妇游子的人生图景,引入爱情这一飘荡在人世间永恒的旋律,将景与情巧妙相连,引人入胜!春、江、花、月、夜这五种艺术形象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沈德潜云:前半见人有变易,月明常在,江月不必待人,惟江流与月同无尽也。后半写思妇怅望之情,曲折三致。题中五字安放自然,犹是王、杨、卢、骆之体。(《唐诗别裁》)
相比这首的享尽美誉的惊艳之作,张若虚还有另外一首文学价值很高却鲜为人知的作品。那就是《代答闺梦还》,这首诗也是张若虚打开盛唐诗歌繁荣局面最好的证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题目中出现的字眼闺,就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首闺怨诗。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闺怨和王昌龄所作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思妇的角度诉说忧愁,将思妇那种期待丈夫归来却不得所愿的孤寂和凄凉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同情和伤感。
诗的首句就点明主题,丈夫要去戍守环境险恶的边塞地区,妻子就怀着无限依依不舍站在楼台上翘首看望自己的爱人。这一幕送别的场景很是泪目,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也表达出作者对夫妻难以长时间相守的同情。
诗的第二句一改离别时的凄凉孤寂,抹掉离别的眼泪,思妇仍然要打气精神继续接下来的时候给我生活,穿上了新衣服,才能够感觉到春天逐渐来临的温暖。打开窗户看着外面一副春意盎然的喜悦景色。接下来写思妇百般无聊,只能够绣着自己的“画衣”。生动形象的图案都吸引着蜜蜂纷纷前来一探究竟。这也表现出思妇对这画衣的重视,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第四句仍旧是景物描写,春天百花争艳的景象更加拨动心弦,思妇更加思念自己的丈夫,心中的情思想要跟随,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歌声,于是思妇的心飞往遥远的边塞,想要寻觅自己的丈夫。
接下来写思妇期待了很久,经历过花开花落之后,自己所思念的人仍旧没有从边塞回来。慢慢地思妇睡熟了,进入自己梦的人只有闲人,就连在梦中和爱人相聚都很困难,醒了之后独留长长的哀叹和寂寞。
张若虚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孤篇横绝的绝美唐诗,写透了明月、宇宙与人生。尽管他一生所创诗歌仅有两首存于世间,但是他的才华和魅力并没有因此埋没,人们感叹他才华的同时也被诗歌中绮丽的语言所打动,对仗工整更是他诗歌的特色,也被称为唐朝最懒的诗人。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