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曹丕说过,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但中国对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国外不同。重视思想,却对署名不在乎。比如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至今没有定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认为所谓“先秦古典”,除开《吕氏春秋》和《韩非子》的可信度比较高之外,其余的全部是西汉中后期的官方学者根据社会上流行的各式各样杂乱的、且师法、家法混乱的“经”所伪造而成。《论语》最早问世,不会早于汉昭帝之前。《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
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发文只需点击回车。假冒的文章比比皆是。但他们的传统还是不重视署名,只求流量。之前看到的宋辉的诗,其实诗不错,原作者是沈阳原十二高中67届二年三班学生,发自美国南加州缅华网。在国内被署名为开国上将的儿子宋辉。不少人感慨万千,喜马拉雅还有配乐诗朗诵。一些回忆录和文章同样如此,尽管被署名者一再辟谣,但百度一下,全是以假冒的署名为文章吸睛和卖点。再过几百年,说不定真成史实被郑重引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