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五禽图易筋经 |
分类: 皮囊保养 |
一直觉得中国的武术、气功和中医一样存在很多水分,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尽管谈的是五禽戏,但反映的却是比较普遍的道理。
五禽戏是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所创,华佗的两个弟子坚持用五禽戏锻练身体,都活到90多岁高龄,远比当时众多的气功养生名家高寿得多,在当时战乱不断的历史条件下,是相当难得的。
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健身作用,五禽戏被后世的武家纳入了武功体系中,练习的方法也有改变。五禽戏原本只有五个极简单的导引动作,但是发展到今天,动作越来越复杂,虽然是相当"完善"了,效果却恰恰相反,越"完善"效果越差,所以说现在流行的五禽戏已失本色,其效果根本不如广播体操或一般之体育锻练法,悲乎。
当代流传较广的几种版本的五禽戏,已经多次“完善”,动作已经超过了五个,看上去虎、熊、鸟形,倒是活灵活现的,十分相象,但是,后人的“完善”本身却没有遵循古人健身原则,并不符合中国古老的强身健体理论,所以出现了越“完善”,健身作用越差的结果。
人类创造的有用的健身方法,一般来讲无非三种,一是强壮法,但是现代版的五禽戏根本谈不到有强壮的用,远远不如一般体育锻练之法,而且体育锻练之法更简更易,更易操作;二是柔软法,也是印度瑜伽之核心理论方法,但是现代版的五禽戏也谈不上有好的柔软身体的作用,其效果远远不如广播体操,直来直去拉伸筋骨的作用好,和简单易行;三是练气法,但是现代版的五禽戏也谈不有好练气效果,无法与打坐或站桩相比。所以说,现人版之五禽戏已经是在误导学人了,已经完全没练习的价值了。
这里剖析其中一戏,以五禽戏中之猿戏为例,为什么叫猿不叫猴,显然二者是有重要区别的,大家到动物一看就明了,但是现代版五禽戏中之猿戏,动作象猴戏不象猿戏,而且也没抓住猴戏的精华,猴戏之精华可回味一下西游记中之孙悟空形象,就能知一半了,所以这如何能有好的效果呢?
五禽戏作为中国强身健体历史上的一个名功,并非是古人的健身方法太少才出名的,相反是后人对健身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远没有古人的深刻,才会导致将五禽戏修改成毫无价值的东西,华佗五禽戏虽然只有五个极简单的动作,但是其完全是一个较科学较系统的功法体系,远比后来的少林易筋经功法高明得多。
中国武当派内家拳功夫中也有五禽戏法,但五禽戏已经被分别划分入手部拳、腿部拳、腰部拳的大系统内,在教授这些功架时,师父只是说源于五禽戏,更多情况也说不清楚了,五禽戏的原始样子已经无从知晓,但武当派内家拳体系中的五禽戏组合,无疑是一部完整的功法体系,是相当科学的,仅练这五个功架也能练出高功夫,也能成为一流的武林高手,而且强身健体的作用极强,这一点与武术作用是共生共存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