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住院而引发的真实事件:有多少医生在为孩子考虑

(2010-02-18 22:49:21)
标签:

事件

反思

何涛涛全愈了。

但是是表象的全愈还是实质性全愈,是潜在的持续危害还是一过性危害,涛妈真的很迷茫。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个老儿科张大夫从某医院退休在家,因其手艺不错,因此找张大夫的人仍旧络绎不绝,张大夫于是就在自己的家里坐诊,所有看病的孩子不管是什么病,都只收10元门诊费,而且如果你去看病,张老太太绝对会将病理知识,每种药的作用和用药原因全部告知家长;张老太太还有一个特点,开药绝对不贵,能用普通药治疗绝对不会开什么特药,新药;我们一开始是去找的张老太太,从涛妈的角度出发,手艺不错,不用排队,不用担心交叉感染,何乐而不为。但是涛涛的病情发展很快,张老太太的药没派上用场,但是张大夫及时地让我们去查支源体,确诊后,张大夫很快改了药,听了孩子的五脏六腑后,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孩子的肺上没有问题,并开了三天的输液药方和口服药。

因为不想给孩子去诊所输液,正好张老太太退休的医院离家近又有关系能够按药方换医院的处方,我们一行就去找那个“关系”,“关系”听说后,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怎么那么迷信张老太太,像我们一般不用她”,至于为什么不用她,之间利益纠纷是什么,涛妈真的搞不明白,也不便多问,毕竟关系还没到那个地步。好在“关系”给儿科出诊大夫打了电话说:“张老太太开的药方,你给换成医院处方吧!”涛涛爷爷是立场最不坚定的,听了“关系”一句话,马上就转变了立场,等到了儿科门诊,涛妈只消失了一分钟去看涛涛,结果居然由换处方改为插队看病,医生拿听诊器一听,马上就说:“支气管肺炎,住院吧,先交2000押金去办住院手续!”

交钱是小,问题是两个医生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涛妈很晕,以至于不知所措,毕竟是不是肺炎的差距太大了。

婆婆先给张大夫打了电话,张大夫的原话是:“现在的医院,10个孩子咳嗽,有10个就是肺炎!”建议不用住院,但是孩子咳嗽也确实厉害,妈妈和婆婆一致决定先住院输液再说,于是涛妈就跟着两个“坚定的决定”,抱涛涛一起进了病房。涛涛交由住院部的大夫治疗,张老太太开的液体是青霉素,医院一输液就是头孢,涛妈不学医,但理论上初次用药应该用便宜的,用贵药对孩子不好;医院一共给开了五部液体,分别是2部头孢,1部氨溴索,1部炎琥宁和布地奈德,1部红霉素。中午时分,张大夫打电话来,知道住院后,问了医院给开了什么药,并再三叮嘱一定不要让医院给孩子输红霉素,说对孩子特别不好,还说:“我都跟你们掏心窝了为咱孩子好,你们怎么就不相信我?”

事情很乱,对于医院和张老太太,涛妈都很陌生。但是办了住院,信谁不信谁就由不得自己了。

住院第二天一早,抽了何涛几管血去做C-反应蛋白测定、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和血常规,并建议做微量原素检查;安排何涛去做X线胸透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和尿常规检查;跟医生交涉能不能不做胸透,不想让这么小的孩子就被幅射,被拒绝。跟医生交涉能不能不输红霉素,被拒绝。每天4次雾化是直接从住院费中扣除的,也就是说不管你能否做够4次雾化,即便当天只做了一次也收四次的钱。跟医生反映孩子小,坐不住,能不能不做理疗,结果被医生定义为我们不配合医院治疗,意思是到时候治的效果如果不好不关医院的事,老天,去吧,说的如此严重。这液一输就是八天,医生倒还好,每天按时查房,按时换药,按时嘱咐我们做哪项治疗,按时催缴住院费用。终于该出院了,大夫给开了几种药,其它几种不管价钱多少,起码有对应的治疗内容,有一种药大夫说能提高免疫力,叫“转移因子口服溶液”,但是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成份/本品系用健康猪或牛脾脏为原料,制成的含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混合物的溶液; /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参考文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老年用药/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参考文献;/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参考文献;/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试验且无参考文献。涛妈想,这应该在医生拿回扣的药的范围。

不管怎样,我的涛涛要全愈了。

但是涛妈却始终不能释怀,因为我花多少钱,目的是为了孩子好,如果有什么伤害到孩子,我的努力有什么意义?我每天在给涛涛吃着连说明书都说不清楚的药,到底是为孩子好还是不好?有人说现在医院给药不足量,专门延长治疗时间,我们输了8天液体,是不是也在此之列?

更让涛妈不能释怀的是,涛涛虽然出院了,但涛涛究竟是不是肺炎?我们是外行,那他们呢,到底谁在说假话?还有多少医生能够真正为孩子着想,有多少医生能够真正为良心工作?

(此文献给所有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爸爸妈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