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编制列车运行图时,一般先铺画旅客列车运行线,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铺画货物列车运行线。在铺画旅客列车运行线和货物列车运行线时,需要安排好整个方向上的列车运行线,以提高运行图的编制质量。为此,列车运行图的编制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编制列车运行方案图,着重解决运行图的全面布局问题,它只是对每一方向画出各技术站间的列车运行线,而不详细画出经过每一车站的时刻;第二步根据方案图铺画详细的运行图,即详细规定出每一列车在各个车站上到、发或通过的时刻。
据此,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首先需编制旅客列车运行方案(简称客车方案)。编制客车方案主要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方便旅客旅行
在安排旅客列车运行线时,必须把方便旅客旅行作为一项基本要求。
当管内旅客列车数较少而某一方向(例如上行方向)直通列车换乘管内列车的客流占优势时,亦可只在直通列车的后面开行一次管内列车,为优势方向客流服务。 铁路旅客列车在时刻上与其他交通工具相互配合,对于方便旅客具有重要意义,在编制列车运行方案时亦应注意这方面问题。
(2)经济合理地使用机车车辆
直通与管内旅客列车的到发时刻,除应力求便利旅客外,还应照顾旅客车列(又称车底)和客运机车的经济使用。若将去程列车的到发时刻与回程列车到发时刻结合起来考虑,并适当改变列车到发时刻,就有可能减少需要的车底数。 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图上运行线的铺画方式,对客运机车的运用也有很大影响。通过适当调整列车的到发时刻,即可使机车由四台减少至三台,因此,在编制客车方案图时,在考虑为旅客提供方便及减少车列需要数的同时,必须注意加速机车周转。由于在编制方案图时,直通列车先于管内列车铺画,所以列车运行与机车周转相互配合问题,主要是在编制管内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时才有可能加以全面考虑的。
(3)保证旅客列车运行与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的协调</U< p>
由于旅客列车到发时刻的特殊要求,大客运站在一昼夜的某一段时间内,往往出现列车密集到达或出发的情况。在编制列车运行方案时,列车密集到发的间隔时间应与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相协调,否则将不能保证车站正常接发列车。大型客运站一般按方向设置候车室,因此同方向旅客列车的始发间隔时间,也应考虑到旅客站舍的负担,以免造成站内拥塞。
(4)为货物列车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实践证明,在客车方案图上尽可能均衡地铺画旅客列车运行线,不仅有利于车站客运设备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保证旅客列车的良好运行秩序,并且有利于货物列车均衡地运行,有利于加速机车车辆周转。
在实际工作中,同时实现上述各项要求往往是困难的,在编制客车方案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安排。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应按照先国际、后国内,先直通,后管内,先快车、后慢车的顺序进行编制。在铺画各种列车运行方案时,应注意区段内会车或越行地点的设备条件,考虑 列车会让所需附加时分。附加时分随单线、复线及信、联、闭设备的条件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会车附加10~12min,等待越行附加30~35min。 根据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按照上述各种列车的铺画顺序,可在二分格运行图上详细铺画各种列车运行线,即所谓铺画详图。在编制列车运行详图时,除国际联运的旅客列车在国境站的接续时刻不得变更外,其他列车的运行时刻尚可作小量必要的调整,以便创造更好的会让和运行条件,与货物列车运行取得较好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