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体育生800米跑合理分配体力的练习方法(原创)
(2011-08-22 09:21:16)
标签:
800米体力分配练习方法 |
分类: 运动训练 |
高考体育生800米跑合理分配体力的练习方法
曹占良/文
我们先来看看优秀选手800米跑体力分配情况统计数据:
|
名称 |
成绩 |
前400米 |
后400米 |
前后400米差值 |
|
2000年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 |
1′45〞08 |
53〞43 |
51〞65 |
1〞78 |
|
2001年世锦赛男子800米决赛 |
1′43〞71 |
50〞41 |
53〞30 |
2〞89 |
|
2004年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 |
1′44〞46 |
51〞84 |
53〞62 |
1〞78 |
|
2004年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 |
1′55〞39 |
55〞37 |
1′00〞2 |
4〞65 |
|
2005年世锦赛男子800米决赛 |
1′44〞25 |
52〞1 |
52〞14 |
0〞03 |
|
2007年世锦赛女子800米决赛 |
1′56〞05 |
56〞16 |
59〞89 |
3〞73 |
|
2007年世锦赛男子800米决赛 |
1′47〞99 |
55〞08 |
52〞91 |
2〞17 |
|
2008年奥运会男子800米决赛 |
1′44〞65 |
53〞35 |
51〞30 |
2〞05 |
|
2008年奥运会女子800米决赛 |
1′54〞87 |
55〞41 |
59〞46 |
4〞05 |
|
2009年世锦赛男子800米决赛 |
1′41〞52 |
49〞14 |
52〞38 |
3〞24 |
|
第11届全运会男子800米决赛 |
1′49〞19 |
53〞86 |
55〞33 |
1〞47 |
也许我们会有疑问“优秀选手的数据能简单地嫁接到考生身上吗?”。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考生是跑不出世界优秀选手的成绩。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优秀选手合理分配体力的节奏与方法。因此,在“体力分配”这一点上,考生是完全可以借鉴学习优秀选手跑的方法的,这应当适合我们的考生。
那么,如何进行800米跑合理分配体力的训练,使考生获取自身更好的成绩呢?笔者从多年带高考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和实践中总结出一种练习方法,经过对800米跑体力分配调整练习,所带考生在800米跑单项中都有大幅提升,对提高800米跑成绩有显著效果。在此,将这种方法整理出来与各位同行和考生共同探讨。
一、训练依据:
1、尽量减少前后400米的时间差,前后400米差值尽量控制在3—5秒之内。
2、控制好前400米速度,确保后400米保持较好的速度耐力。
3、由于800米跑的“极点”、“第二次呼吸”是在400米左右出现的,这也是400-600米这段距离最难跑的主要原因,运动员在800米全程跑的过程中400—600米之间的速度稍有减缓(此阶段处于调整期),经过调整后,600—800米之间的速度又回到正常速度甚至获得更快速度进行冲刺。因此,从800米全程跑来分析,允许后400米较前400米慢3—5秒。
二、训练方法:(以200米标准场地为例)
0-200米之间38〞;200-400米之间38〞;400-600米之间41〞-43〞;600-800米之间38〞,具体操作:反复进行第一圈练习,要求在38〞完成,不可多于38〞,同时要求不能太快,不少于37〞,充分体会以38〞完成一圈的速度,使之熟练完成,然后以这样的速度连续完成两圈,一圈38〞、二圈1′16〞,当该生能够以这样的速度完成连续两圈任务后,开始连续三圈的练习,一圈38〞、二圈1′16〞、三圈1′57〞-1′59〞之间(第三圈所用时间较每200米最快平均速度可慢3-5秒进行调整),当能够以这个速度完成三圈后进行800米全程跑练习,第四圈所用时间不可高于38〞。直至以2′35〞-2′37〞的成绩完成800米跑,则该生800米跑总成绩提高了4〞-6〞。当达到上述标准后,开始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采用上述方法并提高每圈速度(单圈再提高1〞),一圈37〞、二圈1′14〞,三圈1′54〞-1′56〞,直至以2′34〞-2′36〞的成绩跑完全程,则该生800米总成绩较原始成绩则提高了5〞-7〞……依此类推,逐步提高单圈跑速,找到适合自身的跑速和节奏。
三、根据考生原始成绩,可参照表一选择练习阶段:
表一:200米跑道(400米跑道可在每200米处做标志物练习)
|
阶段 |
200米(1圈) |
400米(2圈) |
600米(3圈) |
800米预期成绩 |
|
1 |
30〞 |
1′00〞 |
1′33〞-1′35〞 |
2′03〞-2′05〞 |
|
2 |
31〞 |
1′02〞 |
1′36〞-1′38〞 |
2′07〞-2′09〞 |
|
3 |
32〞 |
1′04〞 |
1′39〞-1′41〞 |
2′11〞-2′13〞 |
|
4 |
33〞 |
1′06〞 |
1′42〞-1′44〞 |
2′15〞-2′17〞 |
|
5 |
34〞 |
1′08〞 |
1′45〞-1′47〞 |
2′19〞-2′21〞 |
|
6 |
35〞 |
1′10〞 |
1′48〞-1′50〞 |
2′23〞-2′25〞 |
|
7 |
36〞 |
1′12〞 |
1′51〞-1′53〞 |
2′27〞-2′29〞 |
|
8 |
37〞 |
1′14〞 |
1′54〞-1′56〞 |
2′31〞-2′33〞 |
|
9 |
38〞 |
1′16〞 |
1′57〞-1′59〞 |
2′35〞-2′37〞 |
|
10 |
39〞 |
1′18〞 |
2′00〞-2′02〞 |
2′39〞-2′41〞 |
|
11 |
40〞 |
1′20〞 |
2′03〞-2′05〞 |
2′43〞-2′45〞 |
|
12 |
41〞 |
1′22〞 |
2′06〞-2′08〞 |
2′47〞-2′49〞 |
|
13 |
42〞 |
1′24〞 |
2′09〞-2′11〞 |
2′51〞-2′53〞 |
|
14 |
43〞 |
1′26〞 |
2′12〞-2′14〞 |
2′55〞-2′57〞 |
|
15 |
44〞 |
1′28〞 |
2′15〞-2′17〞 |
2′59〞-3′01〞 |
|
16 |
45〞 |
1′30〞 |
2′18〞-2′20〞 |
3′03〞-3′05〞 |
|
17 |
46〞 |
1′32〞 |
2′21〞-2′23〞 |
3′07〞-3′09〞 |
|
18 |
47〞 |
1′34〞 |
2′24〞-2′26〞 |
3′11〞-3′13〞 |
|
19 |
48〞 |
1′36〞 |
2′27〞-2′29〞 |
3′15〞-3′17〞 |
|
20 |
49〞 |
1′38〞 |
2′30〞-2′32〞 |
3′19〞-3′21〞 |
|
21 |
50〞 |
1′40〞 |
2′33〞-2′35〞 |
3′23〞-3′25〞 |
|
22 |
51〞 |
1′42〞 |
2′36〞-2′38〞 |
3′27〞-3′29〞 |
|
23 |
52〞 |
1′44〞 |
2′39〞-2′41〞 |
3′31〞-3′33〞 |
|
24 |
53〞 |
1′46〞 |
2′42〞-2′44〞 |
3′35〞-3′37〞 |
使用说明:不同原始成绩的考生,可以在表中选择适合自身原有水平的训练阶段进行。例如:原始成绩为2′35〞-2′37〞之间,可选择表一中阶段8开始练习,当实现阶段8的预期成绩后,进行阶段7的练习。依此类推,逐步提高,直至达到自己理想的阶段成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