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写个类似前言的东西
这份游记是直接从我旅行过程中每天晚上记的游记里摘录加补写的。当时来不及查验的细节,现在慢慢补上。过度个人情绪的段落统统删掉,这样比较适合贴在人人和微博上面。
从来没有对哪个城市如此期待,又如此的不负所望过。巴黎,我真的要为你写一些什么。
2013年1月16日
圣心教堂、蒙马特高地
巴黎,你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昨天雪下了一夜,从戴高乐机场去燕姐学校的路上坐地铁,列车走到地上的部分,大雪片飘飘忽忽地落下来。巴黎,就是用这样的雪景欢迎我的。今天的巴黎已经有了白色的痕迹。还好天气转晴,一早起来透亮透亮的。
今天按计划要去圣心教堂和蒙马特高低,这种天气最好!
http://s5/bmiddle/9b423a8ctd420352c3234&690第一天" />
雪后朝阳,燕姐的学校
圣心教堂 Basilique du Sacré Cœur
从车站下来,一路沿着碎石砖铺成的小道往圣心教堂走。巴黎真的就像我想象中的样子。墙壁都是黄灰的颜色,街道也就只能走一两辆汽车,大门上会
有各种叫不出来名字的花纹图案,窗户上有好看的铁艺。偶尔窗口还放一盆绿油油的花,就好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小姑娘会天天抱着的那一盆一样。一切都很安
静的感觉,至少是不浮躁的。
http://s2/bmiddle/9b423a8ctd4203e3bd321&690第一天" />
我喜欢的小窗口
教堂的样子也是我想象的样子,很高,在一座山丘之上。很白,刚下过雪又有蓝天映衬。一切,都很对!果真碰到了拿着细绳企图往你手上绑然后要很多钱的黑人,
还好躲过去了。想想看北京故宫或长城一带不也一样有强买强卖的小贩吗……国内外都一样有生活在底层的人需要以这样的形式生存。
http://s15/bmiddle/9b423a8ctd42040dec46e&690第一天" />
一路沿着台阶爬到小丘顶端,如同朝圣一样走向圣心教堂。未进教堂,从山坡上回望,可以看到整个巴黎城。略有些雾气笼罩着城市,但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巴黎圣母院[1],绕到一个特殊的角度还能看到艾菲尔铁塔。就在这样迷迷蒙蒙之中,我贪婪地把这座城市的样子印到脑子里。巴黎,你就是我想象的样子。
http://s14/bmiddle/9b423a8ctd4204406865d&690第一天" />
http://s2/bmiddle/9b423a8ctd420481424c1&690第一天" />
果真看到了街头艺人,穿着一身白色像个天使雕塑一样站在圣心教堂门口的石墩上。他的白色和圣心教堂的白色交相辉映,更像要融为一体。圣心教堂的石料好像是一种特殊的白石,这种石头接触水以后居然会分泌一种白色的物质[2],让整个建筑越来越白。的确,下过雪的巴黎,透亮的蓝天和这片白色的教堂组合在一起,实在是让人惊叹的美景。
教堂顶上有两尊骑马的雕像,铜绿的颜色写尽的沧桑。两尊雕像,一尊是圣路易国王(路易九世)以及圣女贞德。这样的组合虽然看来有点儿怪怪的,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守卫这个国家的重要角色,站在这里永远俯瞰着整座城市,就好像雅典娜一直站在那里守卫希腊一样。
http://s14/bmiddle/9b423a8ctd4204d9a8f5d&690第一天" />
圣心教堂外面墙体上真的有很多长得像怪兽的滴水嘴,我猜大概就是GRE词汇Gargoyle真正的含义所在。一夜大雪之后,化开的雪水顺着滴水嘴流出来,让每一只Gargoyle都长了晶莹剔透的獠牙(冰柱),实在是好玩儿。
http://s8/bmiddle/9b423a8ctd42052ea4367&690第一天" />
教堂内部有很漂亮的彩色玻璃,每扇窗户都像是一段圣经故事,只可惜一点儿也看不懂。一直很佩服古时候人们对于彩窗的发明,光线透进玻璃让每个故事都像是从
天上飘下来的,让你由衷地敬畏和相信。在教堂里面绕一圈,看到两位神父还是修道士站在一个类似神龛的地方前诵经,他们穿着白色的斗篷,念着念着忽然间张开
双臂,斗篷也跟着一起展开,就好像他们即将化作天使飞走一样。
坐在教堂的椅子上,头上是耶稣展开双臂被众多使者簇拥的壁画,整个教堂都处在他拥抱的天地之中,心灵和眼睛都完全被这种神的力量占领。正晃神,弥撒渐渐开
始。唱诗的声音又把神的力量一口气灌到耳朵里,久久徘徊。坐在那里一句也听不懂地听着弥撒,不由得完全出了神。晕晕乎乎地走出圣心教堂才从那个包围周身的
宗教感觉中清醒过来,但巴黎的阳光照的我眼前发白。好像有点儿明白为什么人们会扑倒在宗教的高塔之下了。即便只是一段一句也听不懂的弥撒,内心也清净了好
多。
出了教堂,台阶上已经站了一位弹竖琴的街头艺人。燕姐说她上一次来圣心教堂的时候,这位弹竖琴的艺人就在这边表演,看来已经是这里一位常驻的艺人了。只听
了两首,一首是卡农,一首是我心永恒。终于还是用世俗的声音替代了我脑子里久久回旋的唱诗,我好像还是更喜欢有情有味儿的人间一些。
http://s6/bmiddle/9b423a8ctd4205b2e1435&690第一天" />
小丘广场 Place du Tertre
早就耳闻这里大名,由燕姐带领,一路找过来。不过这里真的是很小,或者说也就是一丢丢点儿地方。可即便是如此寒冷的冬天,这里仍然站了十几二十位艺术家,
支着画板,调着颜料,不倦地创作着。毕加索(Piccaso)和郁特里罗(Utrillo)都曾经住在这一带,也许他们也曾经在这里作画,就像现在正站在
这里的画家们一样。他们当年的画作也可能就这样放在游客面前,等待评判。周围的小咖啡馆多多少少添了些文艺气息。跟不远处的圣心教堂搭配,让这教堂也有了
几分市井的美丽和世俗的趣味。
http://s3/bmiddle/9b423a8ctd42061479082&690第一天" />
http://s1/mw690/9b423a8ctd420646964e0&690第一天" TITLE="[转载]巴黎游记 第一天" />
爱墙 La Mur de je t’aime
去之前还以为这会是怎样一面墙,进了那个小花园,看到这面墙,恍然大悟。的确,这面墙只能叫爱墙,也就是一整面墙上都是我爱你这句话,只不过是用各种语言写出来的。这兴许就是法国的“爱”法,我爱你,就要说出来,很大声用很多种语言的说,很冲,也很直白。
想到一个无聊的段子,在琼瑶奶奶的那本《一帘幽梦》里面,记不得是紫菱对云帆还是云帆对紫菱用各国语言说“我爱你”的桥段,又想到他俩也是跑到巴黎度“蜜月”的,也不知道这之中是不是有点儿什么联系。
也有一些情侣在墙边的栅栏上面锁了那种象征爱情地久天长的锁,也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对儿还能被“锁”在一起。我只想问:这需要锁吗?根本不用的,对不对?
http://s6/bmiddle/9b423a8ctd42069345e45&690第一天" />
奶酪火锅 Fondue @La Pierrade
这个可是要大说特说了!燕姐查好的小店,一路穿过小镇风格街道,找到街角一家餐厅。一锅奶酪,一盘子各类腌肉熏肉一起上桌,顿时黄油的香味溢满整个屋子。
插着切好的法棒小块往奶酪锅里一沾一搅,厚厚的奶酪味道混合着黄油香味就不停往鼻子里钻,拉出来的奶酪丝更是越绞越长。虽然说这种吃食应该是在瑞士和法国
南部最有名的,但是能够在巴黎的吃到这种美味的东西,也真是心满意足。旅行,除了喂饱眼睛,也要喂饱肚子不是?
http://s13/bmiddle/9b423a8ctd4206bf0a6cc&690第一天" />
不过,吃这么多奶酪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午餐之后一整个下午不停地渴水,又热得不行。在巴黎化雪的下午,愣是把我烧到出门非要敞着大衣,恨不得撸胳膊挽袖子才爽快。可见外国人抗冻多多少少也跟奶酪和牛羊肉有关系。
红磨坊 Moulin Rouge
蒙马特曾经是(或者说现在也是)最著名的落魄艺术家集中区,这里算是巴黎的18区,治安一向很差。有趣的是,这里也算是巴黎著名的红灯区了,好像落魄艺术
家总要和青楼多多少少挂上点儿关系,从古至今无论东西都是这样。这片红灯区的代表作就是红磨坊。虽然有几位男生极力要求我替他们进去看看拍些照片,但我实
在还是算了。这里是高消费,进个场看演出基本就要100欧左右了,还没有算上吃饭或是喝酒的钱。
我们去的当天,红磨坊居然就像被查抄一样被警察用封锁线完全封锁起来,还封锁了一定的交通,但是又厚道地绕过了几家边上的三明治店。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倒是看着像封查法国的“天上人间”一样。
http://s14/bmiddle/9b423a8ctd42070c9f87d&690第一天" />
走在红磨坊附近的街道上,偶尔几家特殊商店会让我意识到这边应该是红灯区,究竟没有像传说中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那样夸张和勾搭人。不过不知道到了晚上,这里究竟会变成怎样一番模样。
巴黎春天和老佛爷 Printemps & Galeries
Lafayette
果真如同燕姐所说,几乎每家店都有会说中文的导购,一种备受重视的感觉!两家百货都充斥着最有名(当然不一定是最好看或者质量最好,更不是最物有所值)的奢侈品品牌,LV,Burbery,
Prada, Gucci, Chanel,
Dior……眼花缭乱的。价钱不用说,看完更是让人犯晕了。但是,照样有成群疯狂的中国人在这里如同买白菜一样的买包买表买首饰。不知道说什么好。
其实更想说一说的是Lafayette所在的街的名字:Haussman。当然,你们可以说,这个名字跟计量经济学有关,但这条街名实际所指的是一位著名
的城市规划师,我也不知道他最初的职业究竟是不是这个,但是他规划了现代的巴黎。大概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应该正是印象派绘画要逐渐兴起的时候,巴黎被完全
重新改造,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最初的地铁好像也是在那个时代开始策划的。在这位先生的规划下,巴黎变成了现在看到的样子,庄重大方,建筑的细节耐
人寻味,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还是有很多人怀念巴黎改造前的样子,大概只有在马亥区(Quartier Marais)还可以看到。
巴黎城的建筑保护总让我一个北京人汗颜。他们的窗台、门框还有路上的碎砖石还都是几百年前的样子。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仿佛还能找到那些曾经的淑女穿着蓬裙摇着小香扇曼妙过街的样子。而北京的胡同,却一天天没了,散了,再也找不回了。
http://s13/bmiddle/9b423a8ctd42074abba6c&690第一天" />
[1]作者后证实,该建筑很可能不是圣母院,圣母院的背后比这个漂亮的多,真心认错了……
[2]
百度到的,不太确定。后维基百科了一样,仿佛叫石灰华,一种多孔碳酸钙,可以理解为何下雨后会这么白了!维基,Travertine: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ver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