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巴黎(第八天) - 一位友人的邮件
(2011-04-12 12:50:41)
标签:
巴黎法国旅游 |
分类: 行走在路上 |
第八天
今天是六天博物馆通票有效期的最后一天。 尽可能多地扫荡。彻底的中国官员五十九岁有权不用六十岁退休过期作废的心态。
先奔罗丹美术馆。
年轻时看各类杂志,经常有罗丹作品的插图,“思想者”出现得最多。今天一来首先就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相会。他在露天的花园里,全然不理会外部世界的喧嚣和纷杂,全天候风雨无阻地独自思想着,如无意外,将继续思想。
罗丹作品的大部分涉及人类永恒的主题之一:男人和女人,而且罗丹本人就和他的御用模特情感纠缠了很多年。
在雕塑《吻》前,二十个左右六,七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听老师上课。我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但是在这么一个男女相拥热烈接吻的主题前,老师能对孩子讲什么内容呢?我特好奇。如果我是老师,不知道怎么用这样的主题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启蒙,大概要领着孩子从别的地方绕过去,或者玩躲猫猫游戏,把孩子的眼睛蒙起来,别让他们看见。
这个美术馆除了室内展厅,还有大片的户外花园放置着罗丹大型的雕塑作品。更妙的是,花园的树荫下放了很多躺椅。在春日的阳光里,刚发嫩芽的大树下静静地躺着,我想模仿思想者想点什么严肃的问题,如核危机,大地震,人类的出路神马的,发现满脑子世俗杂念,吃喝玩乐。没有思想家的天赋,还是踏实地做俗人吧。
出了美术馆,就见不远处一个高大圆型的金顶熠熠发光,这是第二个目的地,荣军院。
其实是建筑群,由拿破仑纪念馆,法国军事博物馆和荣军院组成。
说到荣军院,不得不感慨法国人的人文情怀。1670年,大概是我们明末清初时节,法国路易十四,这位法国历史上最有作为也是修建凡尔赛宫的国王,怜恤那些为国作战的伤残将士,决定为他们建荣军院,让他们安度余生,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拿破仑纪念馆里安放着这位我无比崇敬的英雄和他的亲属及大将。建筑气势恢宏,雕塑绘画精美绝伦。没办法,形容法国的东西,这些成语最恰当,只能反复拿来用。
法国军事博物馆是世界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三大军博之一。我来真有些浪费,虽说曾经是女解放军叔叔,但是对我军,友军,敌军的武器装备都不咋认识。
露天大院子里放着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二百年间的六十门大炮,相信其射程,目标定位的精准度都在二百年间逐步改进,但我实在看不出道道来。
进到古代兵器室,寒气逼人。盔甲是冷的,刀是冷的,剑更是冷的。本来嘛,这些就是冷兵器时代的东西,没法不冷。
战略战术,仗怎么打是艺术,那装备也是艺术。盔甲,刀柄,剑鞘上刻满了精美的图案,有些镶嵌宝石。不仅作战的武士将领披盔挂甲,就是战马也浑身披挂盔甲,上面还要坐同样武装到牙齿的武士,这马得有多大马力啊,非得高大勇猛不行。大洋马就是这样来的吗?
意外地在一间恒温恒湿灯光极其幽暗的房间里发现咱乾隆帝的一整套从头到脚的披挂,衣服上绣满了龙,头盔上满是雕花和宝石,从衣服的尺寸上看,乾隆帝很是高大威猛。
旁边还有另一套从头到脚装备完整的大将军服,连战靴都完好无损。
东西虽是咱们的,在人家这里,好吃好喝供着,好好安置着,让全世界人参观,总比搁自个儿家里糟践了好。
有整整一个屋子放的是日本的东西。日本素有武士的传统,其兵器装备应该也是很有说法讲究的,可惜事先没做功课,一点也看不懂。
拿破仑时代的展览里有很多将领的画像和将士的制服。我一个都不认识。
著名战役配有语音说明和显示屏,演示当时战役的进行。除滑铁卢战役外,其余的我也不知道。奥斯特里茨战役有专门的演播厅放映。
来到博物馆最新的展区---戴高乐将军展。所有展品无纸化,大屏幕加小屏幕。每人发一个耳机和语音接收器,走到哪个屏幕前,耳机里出现有关这个屏幕展示的内容。最后是戴高乐生平纪录片,有中文解说,从耳机里出来的,与影片节奏同步。
我发现凡是新增的博物馆,或者老博物馆新增展区,或者老博物馆翻修重新开放,都增加了中文版的博物馆指南或者语音说明,可喜可贺。你们晚点来,卢浮宫的中文解说也会上的,这是大势所趋。说不定,这会儿正加班加点地做着呢。
最后一个计划,巴黎下水道博物馆。不仅可以了解整个城市下水道的设计和布局,参观者还可以钻进一段下水道亲自去体验。之所以想去看这个展览,主要想体会《悲惨世界》里冉阿让通过下水道逃生的经历。再有就是我们的城市一下雨就积水,特郁闷于自己城市建设的缺陷,想看看人家这咋整的。
一看时间,完了,三点半,四点就闭馆,今天不赶趟了。还有时间去先贤祠。
很快就到了。又遗憾的是,先贤祠内部维护,今天不开放。
没有去成这两个地方,留下美丽的遗憾,为下次再来巴黎制造了借口和机会。
现在去哪儿都来不及了。无主题瞎转,看看巴黎市井吧。
正是周五的傍晚,街边小咖啡厅,小酒吧里面外面坐得满满的,连露天空地都摆满了桌子,人们喝着酒,聊着天。我也想加入,可是跟谁聊呢,也没搭上个法国帅哥,巴黎美女,只好郁郁寡欢,独自离开。
随处走,发现走不远就出现一处长得很像人民大会堂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别多。巴黎市区内不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人民大会堂,每见一处,只能反复乏味地用“气势恢宏”这个词来形容,实在找不到别的说法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