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土
(2009-08-15 06:55:26)
好久没更新了,再不写一篇冒个泡,可能都有人认为我玩“失踪”,可以报警了。
其实有点想当“失踪人员”,土话叫“盲流”,雅语言“隐士”。思想上,这个阶段,特别想流浪,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就是到处走走看看,吃吃玩玩,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按博客的分类,多“行走在路上”。再不行,老老乡陶渊明早就写出了那个图画,成为很多人的桃源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找个角落待着,也是不错的。
七月底,一家三口终于又一次集体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觊觎已久,一直没逮着机会,攒着想去的四川九寨沟黄龙,还有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峨眉山。这是遗产名录中,我们三人都没去过的最著名的地方,就等高考完这个时间,一起同游。等闲下来,抽空单独写写“蜀中游”,文字不重要,图片很美。
一出门,家里就有这事那事的,赶紧把工作的事补上,再赶紧去医院,看望一直卧床的老人。然后又有学生家长聚会,打理银行基金理财,张罗阳光基金最后要落实的项目,收拾书本再打扫有点漏雨的存书本的屋子。一个周末还没缓过来,照片没整理完,中学老师要来了!这是有着很高威望的,备受尊重的曹老师,要来京办事,难得难得。
上一周,全力以赴。先把老师接来,安顿住在学校,把该找的人找到,见上面,谈好事。再赶在8月8号北京奥运一周年之际,带老师去看看鸟巢水立方。请北京的附中同学聚会,大家聊得很开心。连我大哥来京,都没有时间见一面。
11号送老师走时,专门请了半天假,开车去了一趟什刹海。不愧是教语文的,老师看完海子里的荷花,没有什么反应,一直感慨,什刹海的绿杨怎么没看到?我很土,一直想不起来,这是什么典故,还是朱自清的文章里的?曹老师又给我补一课,“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了,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哦,原来这是咏梅雨潭时用来比拟的四大绿。快三十年了,这段文字只有隐约的痕迹。回家问孩子,人家能脱口而出。我太土了,中学课本的东西,都记不住了。
其实,“行走在路上”,再去体会前人文字里的:蜀道难;大漠孤烟;烟花三月下扬州;此地空余黄鹤楼;春风不度玉门关;踏破贺兰山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那,那,是怎样的境界?正如恩师所言,古人云: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