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怎么笑的?
逗逗怎么哭的?
逗逗怎么生气的?
我问,小妞表演。
清明节三天,抽出一天时间,带#小逗妞#跟她4岁表姐一家出去郊游了。期间与姑姐探讨育儿问题,她说,她现在最后悔的事,没有及时给她家女儿建立好规矩。导致小家伙现在非常难管教。
是的,让孩子形成规矩意识,时机非常关键。太小的孩子,理解能力和行为控制力都还不够,你讲的规矩,他不一定懂,也做不到;大一点的孩子,坏习惯已经养成了,纠正的难度更大。
小逗妞现在2岁,正是需要建立规矩的时候了。因为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性来看,2岁以前,是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时期,这一阶段,孩子需要父母全身心的爱,无条件地接受她、爱护她。2岁以后,孩子进入自主探索期,她开始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也初步具备了行为判断能力,因此,规矩需要从孩子2岁开始建立。
最近我经常提醒自己要明确告诉小妞要怎么做,要做什么。小孩子,理解力不强,太复杂的规则,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所以,给孩子立规矩时,要明确告诉她具体的行为标准是什么。说实话,之前我没有去了解怎么建立规矩的时候,只是告诉逗妞不能做什么,一天到晚一直在说“宝宝,不能这样(用手抓饭菜)”“逗逗,你怎么这样呢?(尿裤子了)”,但是,想要建立规矩,必须明确告诉她该怎么做,于是,我换了语句“宝宝,我们用勺子吃饭吧,这样上幼儿园了才能吃饱饱,对不对?“逗逗,尿裤子啦?是不是来不及脱裤子了?尿尿前告诉妈妈,妈妈帮你脱裤子好不好?”。
这样一些简单明了的语句,对孩子来说是很好接受的,这样规矩也就在无形中建立了。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是比较有限,她们常常会自动过滤掉一些语言,只会听她们感兴趣的话。太繁琐、意思不明的指令,会让孩子困惑。因此,在要求孩子怎么做时,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要做什么。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自习课同学们都很吵,引来了班主任,班主任大喊:你们要吵回家吵去,不上课了都回家去吧!结果,我们全班同学真的全部背起书包回家了!这就是小孩子不能理解大人说话的真正含义,把威胁当做对自己行为的允许了。所以,当睡觉时间到了,孩子不愿意睡觉,总想着跑去玩。如果你对她说:“你要是现在去玩,就别回来睡觉了!”那么她真的就会下床去玩。
在给小妞建立规矩的时候,我不停的问自己,我制定的规矩合理吗?尊重了孩子的需要了吗?随着孩子长大,她的行为能力会发生变化,我的规矩也在随之作出调整。都希望小妞能在无形中建立良好的习惯。
你能明确的把规矩告诉孩子吗?仔细回忆一下每天你对孩子说的话,是不是总在说“宝宝不可以乱跑”,“宝宝不行”,“不,你不能”……与其总是对孩子说“不”,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希望你这么做……”为孩子制定规矩,不等于限制、束缚她,而是要为她的行为找到更合适、更安全的方式和场合。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