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片《天下无贼》剧作分析

(2009-01-18 22:44:19)
标签:

天下无贼

冯小刚

剧作

分析

杂谈

分类: 思考润才情挥疆泼墨

    影片的名字首先就是一个吸引人的元素,而影片的结尾也确实是警察将列车上所有的贼捉拿归案。再高明的贼,即使逃得脱警察的抓捕,也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灵之困--而走出了的贼王博,是编导关于这个社会的善的向往。影片的整个主题是上扬的,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贼的蜕变以及由此付出的代价,让人感动,也由此开始很多思考。

一、矛盾关系分析

在叙事上,影片有很明显的情节剧的框架和内容。

首先,人物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冲突和矛盾,并且是这种矛盾推动了故事向前发展。一个矛盾的解决是下一个矛盾的开始,环环相扣,矛盾不断解决,剧情也不断发展,人物关系在变化,那么观众的胃口也时时被吊着,观影过程中,始终有疑问和期待。而编导解决这些疑问的过程是高明的,也总是打破观众的期待,并给予更高的兴奋。

第一个矛盾:贼婆王丽想收手不干了,但是贼公王博不同意。

影片一开始,是王丽和王博合伙诈骗了一辆宝马。开场的段落很好地交代了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也为后面的叙事起到推动作用——这件事始终被警察知道了,而很可能是火车上出现警察的原因。接着,矛盾出现,王丽想收手,想开始积德。观众不知道原因——这是一个悬念,但是编导有伏笔——王丽的呕吐状,让观众可以猜到几分。而这个悬念的解开,观众和王博同时恍然大悟,王博也是因此受到极大的心灵震撼,彻底改变,这是解决第一个矛盾的关键之笔,也是影片最重要的转折点。王博这个人物的变化,是影片内在的高潮,而后面王博因为这个改变要和黎叔决斗一段,是外在的高潮。

矛盾一的发展,是在火车上,王博想对傻根下手,但是王丽却拼命保护傻根,并认傻根做弟弟,两人矛盾激化,在激化的最高点——王博质问原因,王丽说出自己已怀孕——矛盾一得到解决,但是,情节还在发展。

第二个矛盾:黎叔一伙四个贼和王博之间的矛盾。

两群贼,共同面对着一个“食物”,开始争斗,双方之间频频过招、笔试。王丽拜佛一段,王博已经发现了叶子的身份,并且从与黎叔摊牌开始,矛盾二也开始了。首先,是黎叔要手下“此趟车不打猎”,但是手下却依然对傻根下手。接着,是叶子、四只眼轮流找王博挑战。最后,等到黎叔和王博交手时,影片的高潮也来临了。

在矛盾的发展中,也有几处非常重要的情节点。例如,就是王博王丽和黎叔一伙的多次过招。第一次,傻根被烫,第二次,叶子放“火”,第三次,王博和叶子过招,第四次,王博和四眼过招,黎叔救了王博。第五次,黎叔和王博过招,王博输了,但是黎叔也没有赢。第六次,就是黎叔和王博的决斗。在这些情节点中,编导不仅让贼展示了各自高超的技艺、手法,每一次过招也都是一次推动叙事的过程。先由展示双方力量,到正式利害关系的冲突,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节的变化。这不是重复,而是一种情节点的逐渐深化。

二、悬念的剧作手法

本片的另一大叙事特点,是在引出、推动、发展和最终解决矛盾的过程中,编导多处采用了悬念的手法,使得剧情更显得扑朔迷离。一开始,贼似乎能看清一切,但接着,连贼也无法知道答案。

例一,小叶和王博过招,观众看到和小叶感觉到的也是:小叶赢了。但是一旁的黎叔却说:小叶输了。观众此时非常纳闷。但是,小叶仍在得意,对王博提出要求。直到小叶发现自己中了迷糊。在这场戏里,显出黎叔的更高一筹,也反映出在实力上黎叔和王博是相当的,这也为高潮一场戏蓄势。

例二,王博和黎叔过招(非决斗)一场,黎叔手里得意地拿着钱,但是四眼过来说“钱被掉包了”,黎叔脸色大变,过来质问王博。而此时,王博也是一脸疑惑。接着,编导没有给出答案,这个悬念被悬置了起来。由王博猜测车上还有高人,到和王丽一起感叹无法园傻根的梦,到最后警察出现,经历了长长一段,这个悬念才最终被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地揭开。

例三,王博和黎叔决斗的结果,这也是本片最大的悬念。当我们急于想知道结果时,编导却没有给出答案。黎叔乔装出现,将这个悬念进一步悬了起来,观众会问:那王博呢?

这个问题的揭开,是采用倒叙。五个月后,化名韩老师的便衣警察出现在王丽面前,他告诉王丽,王博已经死了。观众知道了结果,但是肯定还不满足,观众想知道的还有过程。于是,影片回到了二人决斗的场面。但是最先出来的,还是结果——王博流血的手将包放到傻根怀里,接着才是最终揭示二人决斗的过程。编导将最重要的剧情层层渲染,最终才揭示,是为了将最重要的东西推向最高潮,用叙事形式加上叙事内容共同完成了高潮的演绎。

三、悬置的叙事手法分析

影片中,编导不断地将结局推后,在观众看似已成定局时,又峰回路转,进一步推动叙事,引出下一个高潮。这对于观众来说,是紧张与舒缓的交替,而在叙事上,是不断地为最终的高潮蓄势。回落一点是为了接下来更好的上升。

最明显的一段,就是警察抓获了所有小偷,黎叔也被抓,钱已经回到傻根身上,故事似乎结束了。但是,随着黎叔打开手铐要逃走,发现王丽和王博也在逃走,接下来,剧情有了365度的大转弯,而这个转弯是由于一个声音——这里,是一个很明显的声音叙事。

黎叔在逃跑过程中发现了傻根,顺手牵羊要带走他的钱——观众的心也跟着悬了起来。此时,钩子撞击车厢的一声,改变了剧情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物命运。王博和王丽知道了傻根的钱又被偷,于是王博让王丽走,自己留下来决斗,也因此牺牲。这一个转折点,在声音和镜头上也给与了充分的渲染。

四、人物分析

首先,在人物语言上,编导运用了很多幽默的对白。但这些对白不仅仅是体现影片的风格,不仅仅表达了编导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还有很多叙事上的作用。例如,王博开车出来对警卫说: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形同虚设。这看似是编导在讽刺什么,但还有更意味深长的——这也是告诉观众,在接下来的观影中:不要被任何人的外表或叙事的表象所迷惑。黎叔会乔装,警察可以便衣,王博会改变,贼与贼之间也是不同的。

黎叔的语言常常显得睿智、有深度,这符合他作为一伙贼的首领的身份,但也是一种讽刺。这样一个语言上“高屋建瓴”的人,再高明、再高深,最终依然逃不过警察的火眼,尽管乔装还是照样被抓获。影片中用了“作茧自缚”来形容。黎叔其中有一句话,他对叶子形容王博时说“有狼的味,但还带出点人的味”,这一句则是有叙事功能的,是一个伏笔,暗示王博最终会改变,,而接下来,的确,王丽说出真相,王博改变了。

为了更形象生动,也加深剧情的好看,编导在贼与贼之间交流时,采用了很多“狼”、“羊”、“打猎”等词语。而王博一开始,对黎叔一伙人称傻根时,始终是用“羊”,说自己“吃定了”。但是,当他发生转变决定

接着,是人物的性格塑造上。编导选取了傻根这个人物,他的单纯和善良是非常明显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众人面前喊出自己有六万块钱——这是推动了叙事的,正因为他喊了出来,王博和黎叔一伙都知道了,也才会有后面的故事。傻根让人同情,让人感动,因此,观众也更加为王博后面的改变和最终用生命保护傻根的钱而感动。当傻根要回去时,他在一个空旷的荒野里含着一些名字,结果出来了一群狼,傻根和他们对话。这一段是感人的,也更好地完成了对傻根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有后面他唱歌、他献血的一段。

王丽基本上在开场时,就是一个改变了、决定向善的贼。这也是编导精心安排的,正因为她的这个变化,才会有她和王博之间的矛盾,才会有后来的故事。

王博和王丽之前的所有做贼的经历是通过二人一段激烈的对话来表现,没有用影像上的渲染。但是短短的对话却延伸出一个很大的空间,交代出了二人以前的出生入死,也展现出了二人非凡的情感经历。所以后来王博会那么重视那个孩子,发生那么大的转变,这都是编导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所以,当王博转变时观众不觉得突兀。

五、细节分析

    编导通过选取有代表性或有叙事意义的细节,很好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或是承载影片的意义,深化影片的内涵。

例一,那颗被王丽扔出的鸡蛋。这一段,是王丽通过一种变戏法的方式,把钱还给单纯的傻根。当火车开走时,那颗鸡蛋依然留在铁轨上。那一幕是温暖的。观众会被王丽的用心良苦而感动,也更体现王丽的性格和内心。

例二,影片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道具,就是那个降魔杵。它是傻根送给王丽的,它富有意义,说是能消除人的烦恼。而当时,王丽有着很大的烦恼和担忧,它是有意味的。而最后,王丽将它挂在了要去决斗的王博脖子上,但最终,王博还是死了。物件是死的,没有意义的,它无法为人类消去烦恼,所以,人们自己的问题还是要自己去面对。

最终,王博死了,他死在了黎叔手里,而黎叔还是曾经救过他的。他的死,成全了他的孩子,他完成了自己“我不要我的孩子在监狱里出生”的心愿。而作为一个贼,他的死似乎也是顺应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