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间留得凤之歌——李白凤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展暨研讨会散记

(2017-07-24 15:31:36)
标签:

李白凤

中国八大名斋

京古斋

矛盾

分类: 古城撷英

    一支铁笔,给顽石于生命,存世的不是他,是你!(臧克家)


http://s14/small/001A9w64zy7cTqBkhB36d&690

         人间留得凤之歌


           ——李白凤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展暨研讨会散记

                      老懵  撰文/摄影

  只诗意而悲壮的白凤凰,镌刻在文化古城的年轮中,如一枚雄奇清雅纯粹朱文印章。

7月21日上午,中国八大名斋之一的京古斋。领导、佳宾、书画篆刻艺术家、收藏家和媒体文化界朋友,怀敬仰之心齐聚,在李励激情主持下,由开封京古斋文化传媒公司、开封至道书画博物馆、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开封市老艺术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李白凤先生书画篆刻艺术展暨研讨会”隆重开幕。


http://s16/mw690/001A9w64zy7cTsvHJ3V7f&690

艺术展别开生面,市文联党组书记程崇正京古斋总经理渠汇川进行了简短致辞。在京古斋二楼、三楼展区,大家凝神驻足,观赏白凤先生书画篆刻作品,40余幅金文诗词中堂、条幅、对联,无一不沉雄古淡,百多枚篆刻印章,皆“布白分朱,诚印室之规绳;左蟠右屈,实铁笔之盘鉴”(柳亚子),一桢自制砚铭,图文并茂,意境深远。

对李白凤先生的追思研讨会则是此次艺术展浓抹重彩的一笔。

年逾八旬的徐玉庆、刘梦璋、韩伟业老先生冒着酷暑应邀到会。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韩伟业先生说:“李白凤先生集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书法家、篆刻家于一身,我在河南大学,听过先生讲文学诗词,一首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我终生难忘;先生曾为我批改过作业,给我指点书法,他在书法理论上常有独特见解,如最早提出书法评鉴的六把尺子、写字与书法的六大区别,他说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就是汉字。师恩重于山,我们的责任就是将先生的人文精神和书法艺术传承下去,才对得起先生,对得起后代!”

著名书法家、曾在京古斋担任20年“写字书记”的刘梦璋老先生不顾腿疾未愈而来,对京古斋的复业发展感到兴奋,紧握京古斋年轻领导人的双手寄于厚望。他深情讲述了于安澜先生为他取字“玮卿”,李白凤先生为他精制两枚印章的佳话,这两枚珍贵的印章,伴随他走遍大江南北的42年书法生涯,一张张狂草、行书作品都有这朱红的钤印。

李白凤、武慕姚与桑凡并称“夷门三子”,故桑凡长子、书法艺术家桑大钧谈到他眼中的白风先生:“他不仅诗、书、印称峰,而且多才多艺,教过体育如篮球、游泳,在豆芽街孩子们踢足球,我亲眼见50多岁的他,飞起一脚射门。他读书是‘吃书',过目不忘。他在西华农场劳动改造时,饿得常常扒地里的生白薯充饥,儿子去看他,他没谈生活问题,反而出个上联,考儿子能否对上下联,探索的全是学问,所以他在遭遇不公的20年里,学术著作等身,创作及送朋友的书法作品千幅,治印千方,仅为一位朋友就刻制印章46枚。”

市文联党组书记、书法家程崇正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他虽然无缘与白凤先生谋面,但读过先生的小说、诗词和学术著作,十分仰慕先生的执着精神、丰博学识和艺术才华 他还提出了书法家应:知法规、通文字、能词章、具风格、晓鉴赏、重品行、能担当、有雅量,以此与同行们共勉。

研讨会高潮时,正在领导检查创文工作的市委书记吉炳伟来到了京古斋,他勉励大家说:我们领导班子正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你们这也是在创文,在为传承创新优秀文化艺术做贡献。他希望艺术家们精心创作好每一幅书法,每一幅画作,提升开封文化品位,创造古城新辉煌!


http://s7/mw690/001A9w64zy7cTsxOXLE36&690


白风先生的长孙李皇篁特意从外地赶来,他代表家属对开封、对到会的的前辈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徐玉庆、陈伯广、王胜泉、张富华、孔发展等书画界收藏界名家纷纷发言,他们称赞京古斋年轻的董事长郭一霖、总经理渠汇川勇于担当,为百年老字号的复业发展、为传承李白风等老一辈传统文化艺术而搭平台、做好事。他们也从不同侧面追忆、评赞白凤先生,省收藏名家刘峻青还告诉一件喜事,他近日收藏到白凤先生30页的临《毛公鼎》,异常珍贵。与白凤先生亦师亦友的河南大学佟培基教授,因故未能参会,赋诗一首《题李白凤印蜕》表示祝贺:

历尽艰辛苦难多,方寸中间汇大河。

生命如斯存顽石,人间留得凤之歌。


    白凤先生作品 http://s10/mw690/001A9w64zy7cTuvbqnDb9&690  释文: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http://s14/mw690/001A9w64zy7cTsRS1sNdd&690


李白凤简介

  李白凤(1914——1978),原名李象贤,又名李逢,祖籍北京,生于四川我国现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教授。1954年至1978年在河南大学任教。他从 30年代起,在上海的《新诗》、北平的《小雅》等刊物发表诗歌,抗日战争初期,他创作的著名剧本《芦沟桥的烽火》,影响甚大,后创作诗歌集有《北风辞》、《彩旗谣》、《春天、花朵的春天》等。解放后,发表了大量诗作、评论文章及《苏联文学研究》等作品。1957年以后,致力于古文字学古史和《周易》等研究并继续坚持书法和篆刻,陆续完成《金文骈枝》、《说文解字古籀义》《沤堂诗抄》七律两卷等,出版有《李白凤印谱》、《东夷杂考》等著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