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教师第一课》摘录
(2014-04-09 21:41:2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阅读 |
阅读完全书
P121 学科专业素养的修为
一张20世纪30年代的教师进修课程表现实,当时的学校规定,教师每年都得到大学里进修,进修的课程顺序是:首先选修与所教学科不同的学科,其次选修与任教学科相邻的学科,最后才选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这给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应该在哪里着眼?应在何处着力。
朱永新 高万祥 主编 《教师第一课》
P12 专业阅读 专业写作 专业发展共同体
新教育实验一开始就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实验的出发点。我们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P33 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教育思想的家园
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应该注重少年儿童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柏拉图说:“请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他认为,被迫进行学习,不能在心灵上生根。
P41 卢梭《爱弥儿》:近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丰碑
儿童现在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有相同的价值。
不要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启蒙!
卢梭认为:人有两次诞生,一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的诞生,另一次是生活和人生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诞生。
P51 蒙台梭利:上帝派来的天使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和帮助儿童发现自己。
蒙氏提出: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Barbara Shell 吴蓓 译
这篇文章涉及到华德福和蒙台梭利教育哲学方面的一些对比,是基于我30年的教师生涯(华德福学校和公立学校),基于我个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观察,以及和蒙台梭利老师一起参加的学习班。
首先我想强调即使在同一个教育哲学体系内,由于老师个人风格和理解的不同,班级和班级之间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主要讨论形成对比的一些领域。在这两种教育哲学中,都对儿童充满着极大的尊重和崇敬,我把关注点放在这几个方面:游戏和想象、社会性发展、玩具、结构和秩序。
华德福哲学把游戏(Play 也可翻译为玩耍)看作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激发想象力的过程,游戏富有生机,是老师作用于孩子的一个完整部分。老师还把讲故事和想象力溶入课程中。
蒙台梭利哲学认为,年幼的孩子还不能清楚地区分现实与想象,涉及到想象的活动应该推迟到孩子在现实中打稳了基础之后。蒙台梭利班的孩子,他们的任务和活动是具有现实性的。蒙台梭利说儿童对玩具的喜爱是一种错误,如果没有与大小、数字相联系的智力兴趣,孩子不会真正长久的对玩具感兴趣。
华德福教育认为玩具能够帮助孩子重新感受从现实中来的体验,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越是简朴的玩具,越具有开放性,教育作用越大,因为它越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在华德福幼儿园里,有许多从桦树树干上锯下的圆木头,有海边的贝壳,有用于服装或盖房子的长条丝绸或棉布,特别是有柔软的布娃娃,他们的脸上点缀着最简单的特征,为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留下丰富的想象。
蒙台梭利教育中,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阅读和算术。每一种操作材料供有步骤的使用,最终达到一个特定的学习概念,如不能想象为城堡围墙的数棒。蒙台梭利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有许多孩子可以从事准备好的活动,大部分活动,孩子以自己的速度独自进行,每一位孩子在一块小毛毯上做着与别人不同的事。只有当孩子提出要求,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在不干扰别的孩子学习的情况下,人际交往才能发生,如老师帮助孩子去学习一项新的任务,或等着另一位孩子完成手中的学习用具。
华德福哲学强调孩子逐渐学习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中的人。孩子在社交方面的成长和我们做的任何其它事一样重要,教师要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社会行为,通过一起做活动,唱歌或游戏培养集体意识,在分歧中帮助孩子学会让步、合作。
蒙台梭利教室里,孩子可以随心所欲走动,一天的活动不分学习、休息或游戏,孩子分为几个混合年龄组,3至6岁、6至9岁,9至12岁,各为一组,孩子们自由选择他们的活动,以个人化的方式进行。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保护儿童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原则。而对艺术不太强调,艺术和音乐活动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兴趣。
相比之下,华德福教育认为孩子是在节奏中茁壮成长,如大自然中的日夜交替、四季轮回。有时候大家作为一个集体共同参加活动,有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或一个人自己玩。还有做手工、画画、做面包的时候,有表演故事,做手指游戏,或者看木偶戏的时候。在孩子们的游戏和活动中,老师观察孩子的特点,设计出能让不同个性的孩子相互平衡、和谐互助的集体活动。老师围绕四季的变化开展节日活动,来自大自然的力量结合到艺术活动中,利用故事、唱歌、儿童诗等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他渴望节奏和秩序,华德福和蒙台梭利都认识到这点,但赋予的解释不同,两者都认为物质环境需要一种潜在的秩序,以便孩子能有安全感。
蒙台梭利教育强调在现实的基础上,让孩子摆脱想象。
华德福教育则利用自然的材料,如石头、贝壳、木块、手工制作的玩具、小精灵、简朴的娃娃、木头雕刻的动物等,加强孩子的想象世界。
皮尔斯(Joseph Chilton Pearce)在《奇妙的儿童》一书中写道: “用想象的素材填满概念的缺口,忽视所有的差异,这是孩子游戏的本质。重要的原则是:表面上是游戏,实质上是学习。儿童的精神(mind)运作在概念性大脑部分(the basic conceptual brain set)而不改变它。游戏的现实就像成年人的现实,既不是世界,也不是精神大脑(mind-brain),而是这两者的结合。孩子的智力是在想象自己与世界的转化中发展起来的。这方面极其引人入胜。他的意识沉浸在想象中,现实成了游戏,对孩子而言,时间总是现在,地点总是这里,行动的总是我,他还没有能力具备成人关于想象和真实世界的观念。他只知道一个世界,他所置身的游戏就是真实的世界,他不是在生活中做游戏,而是游戏就是生活。”
皮亚杰(Jean Piaget)表示: “对孩子来说,游戏和现实不是对立的。在这两种情况中,信以为真都是武断的,没有什么逻辑理由。孩子把自己玩的游戏看作现实,就像他把现实看作愿意和成人一起玩的游戏,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游戏构成了一个自治的现实,而孩子对‘真正’的现实理解,他的真实感低于我们成年人。”
蒙台梭利把孩子的大脑看作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知识和经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挑战智力的任务,结果你就得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孩子。
在华德福教育中没有唯智力的推动。我们活跃和丰富孩子健康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孩子自身拥有这种能力。当孩子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他的潜能就像一朵花的花瓣渐渐开放。在华德福幼儿园,我们不追求早熟的“学习之花”,这种“花”也许被许多人赏识。我们宁可放弃这种快速的满足,而关注孩子最大的利益,保护他的童年,我们期待孩子们将来成长为健康完整的人。 2003年8月18日翻译
转载自教育先锋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8a654420101kmsv.html
P108 爱,需要和谐
我们一提教育的爱,往往与师爱划等号。这不全面。其实,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爱。
P113 要努力以爱育爱
在今天提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表扬教育、成功教育大行其道,惩戒教育应愈发展现出爱的教育的本色光芒。
马卡连柯训斥过学生,他甚至也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多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
叶圣陶(1894—1988)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对我国现代教材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晚年多次指出,国家实现现代化,根本在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小学;小学教师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120640100na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