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亲子 |

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小韬最近对算术或者学习东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对很多孩子来说是枯燥或者需要老师教他们才学的情况下,小韬却有极大的自我积极性。一有空就做算术题,我买的十以内和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放在桌上,也没要求两人一定要做,结果小韬早就做完了。而且,除了加减法,对乘除法也开始感兴趣,经常出题给我做。上学放学的路上,嘴巴几乎不停,动不动就让我出题考他。在这样的热情下,后来有一天,我只花了十多分钟就教会了他三十以内的加减法,然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几天内又掌握了初步的五十以内的加减法,那天姑妈考他50-16等于几,小韬虽然算的比较慢,但却能最终给出了正确答案!
但是,小韬不算超常儿童或者大家所说的天才,在我眼里,天才都在非凡记忆力和理解力,小容小韬这方面跟普通孩子无异。当然,也有将来厚积薄发的天才,比如爱因斯坦,上小学时笨到让老师认为他弱智而恨不得赶出学校,但还好他的母亲却没有失去信心而耐心教育,天才最终才没被埋没。而小韬之所以有这样令人意外的表现,仅靠自己的热情而已。
热情可以造就天才,但如果天才没有热情或者说创作的精神和自我动力而缺少努力,其实跟蠢才无异。比如很多孩子,父母知道他们聪明,老师知道他们聪明,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一摸就明白,可是,他们的心思却不在学习上,只在个人自由的玩乐上,那这样的“聪明”最终会被埋没而得不到善终,等有一天想找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聪明”不见了!原来,“聪明”这东西跟脑袋一样,是越努力才越有智慧的。
所以,当有一天,父母发现自己孩子“聪明”或者表现出色的时候,对某一项事物,探索或者学习充满兴趣的时候,我们心里充满的不仅仅是欣慰,更多的应该是敬畏。
敬畏什么呢?一时的兴趣和热情并不值得骄傲,一直保持有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热情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它们应该存在于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中,而不是依靠于父母的一直引导和鼓励,即孩子们即使没有父母的监督,自己也能有意识的充满热情的去努力和奋发。
我有这样的意识是跟儿时父亲的教导分不开的,直到最近才意识到。快过年了,爷爷要给小容小韬买礼物,想来想去不知买啥好,就问我,我说,最近小韬对做题挺感兴趣的,要不你给两人各卖一本做题的书吧。其实做题的书对小容小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也只是一种日常的玩乐而已,所以他们听到了也非常高兴,但爷爷却对此嗤之以鼻,说,现在急什么,做这么多题,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应该多让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长大后对自己的生活有向往而去自发的努力学习才行,只督促他们学呀学呀,做题做题呀,学成书呆子,一点用都没有!我才意识到,面对孩子的兴趣,父亲希望我不要只着眼于此,而应该培养孩子对将来有所想法,并自发的去行动。
这样的人生确实一直充满乐趣,就像我,生活中不如意的东西十有八九,但无论怎样的磨难或失意,我总能知道,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它,并且为之而努力。虽然我一生没什么大的成就,也可能在努力后没有期望中的收获而只是自己在那瞎折腾,但我却从来无悔,而且一直倍感生活充实而对将来抱有美好的向往。
有时候,自己瞎折腾也算一种快乐,总比觉得被强迫工作而感觉生存劳累,或无所事事突然有种空虚感要好多了。
所以后来,父亲给两人各买了一套玩具,小容小韬自然也喜不自禁。
对小容的兴趣亦如此,她喜欢画画,有时候自己在那里画呀画呀,但只要小容沉浸下去,我不敢轻易打扰她,也从不借此机会马上趁热打铁“教育”一番,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我静静的看着,那是多美好呀。就象栽花,当花儿盛开怒放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欣喜到给它额外的肥料或者浇水,如果日常照顾周到,那就静静的在一边欣赏吧,不要去打扰植物的成长,不管它曾经带给我们怎样的美丽,现在或将来仍然会一如既往的盛开着。
基于此,小容小韬的兴趣完全是自我发展的产物,有时候,看到妈妈想借此额外教授两人更多知识的时候,我反倒害怕了,害怕一旦有大人介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扰乱了这种成长中正常出现的兴趣,对孩子来说,兴趣不再是他们快乐的自我拥有而反倒成为一种负担了。而更多时候,这种敬畏兴趣的心态却反倒激发两人了更多积极探索的热情,当因兴趣而产生更多好奇的时候,相信我,父母随便点拨一句,孩子们自己往往会领会的更多。
当然这里我不否定任何东西,比如寓教于乐或者因势得导等等,但对于孩子的兴趣,保护兴趣让孩子一直快乐并且因此而充满对生活探求的热情,这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所以,提醒大家,身为父母,应该敬畏兴趣而不是滥用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