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来了!五招和平搞定

标签:
龙凤胎老爸育儿 |
分类: 育儿亲子 |
过年和平五招应对熊孩子侵扰/熊孩子缺失了怎样的父母教育?
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春节来临,有网友吐槽,一大拨熊孩子即将来袭,他们不仅要你的东西、毁你的玩具、摔坏你的模型,还霸占你的电脑,滑烂你的屏幕,甚至还死乞白赖的要抢走你的漫画,游戏,玩偶……,想反击?熊孩子及其家长会使出“他还小”,“不懂事”等必杀技将你撂倒在地。
没想到“熊孩子”成了网络流行语,之前我一直以为是山东方言,只有当地人才懂,记得我小时候,夏天奶奶晒麦子,我从上面走,奶奶生气的骂我,“你这个熊孩子,你踩了麦子怎么吃呀!”现在想起来,奶奶当时骂我“熊孩子”,非常生气但却无可奈何,似乎可以理解我,在宽容我的同时却要表达出她的愤怒一样。所以,我并不害怕奶奶这样骂我,潜意识里,我似乎还很得意,但却听了奶奶的劝,不再踩踏麦子了。
我不是一个熊孩子,只是偶尔调皮犯错而已。真正熊孩子的形成与父母的纵容,或者管教中缺乏规矩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熊孩子的父母是需要做出一些反省的,爱孩子或者尊重孩子的好奇天性、兴趣或行为的自由是好事,但却是有约束的,前提就是,孩子要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东西或所属权。这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教育。
但过年时如果家里真的来了熊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既不能生气,失了面子,还要照顾孩子,让他们快乐过年,这里有五招大家可以来应对。
专人负责看护。
如果亲戚家有小孩子来访,最好有专人负责看护。这个专人是谁呢?当然最好也是小孩子。如果孩子年龄稍长,就让他照顾熊孩子,如果孩子年龄稍小,就让熊孩子照顾小弟弟或小妹妹。孩子和孩子最容易混成一堆儿,有了玩伴,熊孩子就不觉得寂寞无聊,当然不会乱动乱翻东西了。
当然前提是大人要做好指导工作,可以提议一些游戏等,尽量避免孩子们之间出现争执或矛盾。所以,过年时,如果家家都有小孩子,熊孩子的破坏力一般不会特别强,或让结果难以收拾。
如果是大人也可以,最好能找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做,比如让孩子展示才艺,“你在幼儿园学了哪些歌?”“你会跳舞吗?”或者一块儿打球,教给孩子一些技能等都可以。
提前备好玩具。
在熊孩子到来之前,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他的兴趣或爱好,然后有针对性的备下一些玩具,虽然额外花费一些金钱,但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有面子,让熊孩子的父母甚为感激,又可以让熊孩子沉溺其中,找到乐趣,从而减少了其破坏行为,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有陪玩的,效果会更好。名义是陪玩,实质是看管,不让熊孩子乱跑,或一不留意就会随便乱翻抽屉。
试着提出条件
熊孩子来走亲戚,如果拒绝面子上不好看,可以事先提出条件,尽量降低危害程度。
比如,孩子想玩电脑,担心他乱删电脑资料,或者导致机器瘫痪,那就随便找些理由让他等会儿再玩,比如临近午饭或外出的时候,这样熊孩子玩不了多久,你就可以马上说,“我们要吃饭了!”或者“我们要出门了!”而强行把电脑关掉。如果熊孩子哭闹,这种情况下,相信其父母也不会惯着他继续无理取闹吧?
这时还有一网友的经验。亲戚家的小孩想要我的PSP,家长也帮腔说不就是个游戏机么,孩子想要就给他。然后网友冷艳高贵的说,我玩游戏机可以考年级第一,你儿子行么,成绩不好就别玩游戏,好好学习。
依此类推,如果熊孩子想无理的要什么东西,而家长也不管教,那主人不妨提一些条件,比如“等你大一点就可以……”或者“只有……才能……”,从而拒绝熊孩子的要求。
大方让出玩耍
虽然熊孩子的调皮行为可以值得原谅,但这必须是在可容忍的范围内,可是,孩子的行为往往不可适可而止,如果不加规劝,那更无法无天,放肆而为,常常会有东西损坏或被熊孩子直接拿走,这种情况下,主人与其担心,不如改变态度,直接大方让出玩耍,但前提是告诉熊孩子,这是我的东西,你玩一会儿再放好。或者直接警告他,如果弄坏了,你要赔哦!
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大度的,而且也尊重了孩子的天性。
虽然嘴巴上说让赔,但其实这是一个警告,当然如果真有损坏,最好也要让熊孩子的父母知道,具体是否真要赔偿,一般大可不必了,毕竟大家都是亲戚,没有外人,但这样做却让熊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做出反省,或者至少要有羞愧之心,从而让熊孩子日后的行为会有所收敛。
安排户外活动。
熊孩子一般在家里容易惹麻烦,所以,可以多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比如去有趣的地方玩耍等,孩子很容易在户外玩的乐不思蜀,既让熊孩子玩的痛快,不至于在家里搞破坏,大人看管孩子也会轻松一些。
父母教育上,如何远离熊孩子
最后来说一下父母教育上,如何远离熊孩子?其实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东西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也很简单,让孩子体会到拥有和分享即可。每个孩子对于拥有都很敏感,“这是我的!”的这种意识从小到大都会非常强烈,那么家长应该支持这种拥有欲,只有孩子拥有了这种意识,他才能体会到别人的拥有权,并以此反省自己,做出尊重的行为。相反,如果孩子自己没有拥有意识,他会认为一些东西别人也没有拥有权,而任何东西总有一个归属,它们都不是共享的。
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分享行为,并且在父母教育上也会把分享视之为一种大方慷慨或有善于合作的品德。
比如小容小韬对东西的所属权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小韬想玩小容的彩笔,他一般要取得小容的允许,如果直接去玩,小容也不会同意,而跟我告状说,“小韬没问我就拿我的东西了!”那么我会批评小韬,经过多次,两人就知道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的东西了。而且两人对彼此都特别慷慨,只要经过允许,他们一般都会让对方玩耍。
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变成“熊孩子”,即使串门走亲戚看见好玩的东西,他们也不会乱要,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有主人的,而且即便拿到手上玩耍,他们心里也知道,我只是可以玩一会儿,但不能弄坏,最后还要放回原位。
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无论玩电脑或进行其它活动,熊孩子的行为都能得到有效缓和,从而极大的减少麻烦和破坏性后果。
乖巧懂事就是这样产生的,它不是来自父母的权威、呵斥或辱骂,而是来自生活体验,内心真正的理解和遵守。熊孩子虽然值得理解和宽容,但却不能总是这样的,如果熊孩子的行为一直得不到遏制,那父母真的要反省一下了,育儿教育里,缺失了什么?
附赠网友爆笑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