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我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吧?感觉那样太累,对我来说,做好一点,再好一点,尽力就可以。虽然这样,在育儿上,我态度有时候还是很苛刻,甚至一度演变成“狠心爸爸”,对小容小韬因不小心犯错误而怒形于色,不给两人一点儿安慰,只有批评和要求。
我不得不狠心了,一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就没必要一直宽恕了,比如摔倒,这和小时候的性质不一样,那时候我还心疼,马上把孩子抱在怀里,但现在,我连扶都不扶,即使哭了,也要自己爬起来,完了,还要忍着疼痛接受爸爸的批评,“怎么这么不小心?跑的时候要抬起脚,看着路,别瞎跑!爸爸天天嘱咐你,慢点儿跑,慢点儿跑,怎么就是不放心里呢?疼吧?那以后一定得小心了!”
那天晚上小容跌倒后我就采取了这样的“狠”态度,让一些路人频频对我侧目,可能人家在想,这个爸爸好凶啊,这么小的孩子跌倒了,哭成了泪人儿,都不抱一抱,还一直凶她。前面我也提到过,父母再凶,最后也一定要以安慰拥抱收尾,避免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但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我安慰的多了,孩子反而会觉得我会原谅这种错误,于是,不安慰也罢,这样更能让孩子警醒!
结果,效果还真不错。本来出来散步,小容小韬很高兴的,丢下我不管,一直在前面疯跑,提醒很多遍“慢点儿跑”都不听,只顾忙着玩儿。后来跌倒,摔痛了,又被我严厉一阵批,一下子老实多了,乖乖跟我在身边,小韬还在前面跑,但小容都不敢了。
这样也不好。我其实喜欢孩子跑来跑去的,只是不要摔倒了,不能瞎跑,要小心看着路。所以,小容不敢跑了,并不是我想的结果。或许太在意我的批评了?或许不想再次摔倒惹爸爸生气了?以前我安慰拥抱后,再嘱咐几句,小容一般马上恢复态度,继续跑,但这次,我的态度确实严厉了点儿,以至于小容开始看着我的脸色行事了。
严厉的父母一般会造就懂事的孩子。我突然有种可怕的感觉,孩子过于懂事,并不是一件好事。过于懂事的孩子太累,他们总想着父母的态度,而会忽略或失去自身的想法和行动力;过于懂事的孩子会孤独,他们往往惧怕父母的态度而会关闭自己,尽量不去交流,过于懂事的孩子很早就明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道理……
这让我想到了很多意外伤害案件的发生。而这些案件的受害者都是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可是,即便她们受到了别人的威胁或自己不能控制的伤害,回到家里也不敢对父母说,或许孩子太懂事了,他们不想给父母添加麻烦,或者知道告诉父母后,会惹来一顿打,或受一顿暴批,那不如不说吧。于是,悲剧便产生了。
多少男孩被打被胁迫沦为混混,少女被拐被骗强迫卖淫的案例不都缘于此吗?他们很多人都曾经是好孩子,可是面对危险和伤害,他们却选择了拒绝告诉父母!父母严格教育没有错,但严格到让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就是一种悲哀了。想象一下,我刚才的严厉态度如果一直保持下去,那小容以后跌倒了,即使痛一点,自己爬起来,含着泪恐怕也不会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因为,不但得不到同情,还招来一顿批,那不如自己默默忍受吧!
孩子变得独立和坚强了,可我却并不喜欢只看到这一点,我同时还希望和孩子有交流,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事,爸爸都想知道,如果你说,爸爸就愿意听。
做了一会儿严格的“狠”爸,我又心软下来,其实小容已经得到了惩罚,你看,膝盖那里都擦破皮了,她也感受到了疼痛,已经为自己的不小心付出了代价,我批评几句虽然是应该的,但就不要这样继续苛责下去了吧?
所以,我马上抓住小容的手,说,“来,爸爸领你跑,但要慢点儿跑,这样就不会跌倒了!”小容看到爸爸不再生气了,马上高兴起来,只跑了几步,就挣脱开我的手,又快乐的去追赶小韬了。严格也需要有度,再严格也不能牺牲了和孩子的亲密交流,过于强调父母权威,会让孩子避而远之,这种“远”,不但是身体间的距离,也是心理沟通上的距离,当这种距离一旦产生了,身为父母,你又拿什么去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