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凤胎老爸 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QQ6078457,否则必究
搁在一天前,我心里还反对“孩子为父母而学”的说法,我会洋洋洒洒好多字,告诉大家这样不行,对孩子将来发展不利,应该让“孩子为自己而学”。可是,只是一转眼的工夫,我突然变了。“孩子为父母而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里的“学”,当然指学习,因为将来大部分父母主要关心孩子的学业,当然,也可以引申为孩子的其它行为。
有件事,我记不准确了,但大意是对的。大约十多年前,电视台采访过一位母亲,她的两个儿子都极具经商天赋,大学不到,已经聚财数万,求学其间,就开始利用人脉资源做生意,而毕业后,已经开始做跨国贸易。母亲对主持人说,我小时候要求儿子,你们两人长大后要各给我一把钥匙,一个是车钥匙,一个房钥匙。然后又笑着对大家说,儿子们都做到了!
当时我还年轻,想法不多,只是觉得这个母亲有点自私,她这样要求孩子们,孩子们累不累呀?要是我的母亲也这样要求我,我会发疯的,压力太大了!在母亲闭眼前,我能满足她的这种愿望就不错了!所以,这个妈妈提这样的高要求,注意,是2000年前的事情,那时候的汽车非大众消费品,而儿子们竟然都能如她所愿,一个为她买了汽车,一个为她买了房子,简直是梦想成真!我只能摇头一笑,当成一个例外。
但昨天晚上,这个故事突然又跑到我脑海中,让我突然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这两个儿子从小到大不都在为母亲而做吗?他们可能并不完全是为自己,可是,他们成功了,而且从中找到了快乐和生活的希望,而母亲,其实,真正等待的可能也正是这一天!我回想起当年屏幕上健康开朗的儿子和健谈的母亲,突然开始崇敬起这位母亲,为她时刻给孩子们的动力和热情,为她一直艰辛努力的付出,她这时的笑容,是应得的!
反观我们目前的一些父母,除了天天的催促和唠叨,还有无休止的说教,孩子似乎做什么,家长都要去提醒,以至于最后都叹口气说,“自己的事情不积极主动,整天就像给我做的!”是啊,其实,如果一个孩子喜欢为父母做事情,可能教育起来也不会这么劳累了。但前提是,怎样让孩子喜欢为父母做事情?这个问题大家考虑过吗?而我上面讲的那个母亲,就有这种能力,让孩子喜欢为她去做!
为别人做事情,包括学习,只要发自内心,人就是快乐的。有多少男人,长年奔波,风雨无阻,只因他们心里有妻儿存在,他们从中找到了奋斗的热情,并以此付出为快乐;有多少女人,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如濡相守,只因她们心里有一份爱,她们从中找到生活的动力,并以此为幸福。那么,我们的孩子们,他们需要主动付出的热情和动力在哪?
这个母亲,她给出了儿子们的动力来源,即两把钥匙,似乎自私又小气,但却是极实在的东西。她没有像很多父母那样,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成为名人,成为富商,或者去做官,去出国,去深造……如果不好好学习,会怎样怎样。她只是以两把钥匙去激励孩子,让孩子长大了,如何才能赚到钱满足母亲的私人愿望。
但是,孩子们却做到了。我认为除了儿子的努力,和母亲的引导也不无关系。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需要鉴别,需要有别人指导,同时学会坚持自己,另外,还要怎样一直保持这种热情,而这一切,这位母亲却做到了。所以,同样的东西,父母想给予孩子的,还要成功帮助孩子怎样实现的付出。
这就要求我们父母不要只对孩子喊口号,提要求,还要积极帮助孩子一起实现,一块去体验这个过程的出现的苦痛和快乐。想想药家鑫曾经的抱怨吧,那时候因练琴,耽误学习,导致成绩下降,被药父关地下室写作业。其实练琴和学习有时候并不矛盾,关健是如何协调好二者间的关系。那时候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来处理好这种关系,对于孩子也是一个学习,而父母同时可以监督,但药父却没这样做,只一味关注学习音乐,药家鑫这么小的孩子,没有办法来处理好与学习的关系,不得不“上厕所都不会离开座位,一直在赶着写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好,不是帮孩子一块分析问题,找原因,拿出方法,而甚至只是简单粗暴的“关在地下室里”。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去关注孩子本身,怎么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呢?
让孩子为父母而学也是一种智慧,其智慧表现在,激发出孩子的追求和进步,并能感觉到投入这其中的快乐,这何尝不也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呢?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到,让小容小韬为我而学习或奋斗,或许最终结果,成就的是他们自己,我只享受为人父母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加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