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说话假大空激化婆媳矛盾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前言:
媳妇和婆家生活环境不一样,造成说话,待人接物方面的差别,也常常是引起婆媳矛盾的因素之一。
艳生了一对双胞胎,自己照顾不过来,于是婆婆便来一块帮忙。本来之前婆媳之间相安无事,结果一块看孩子时间长了,两人竟然彼此间觉得越来越难以适应。
先说上个月,艳知道婆婆身体不好,很容易腰痛,为了表示一下孝心,便说,“妈,抽空我给你买个腰椎治疗仪吧?我周围很多人用过,听说可管用了。”婆婆知道那个设备,也知道价格不菲。但又不想碍了媳妇的好意,何况,她在这边照顾孩子,一劳累了,说不定真会用的着。
这样一想,她便也支支吾吾应对几句,“是啊,那个东西多贵呀,不过的确挺管用的。”然后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但心里却格外感激了,觉得儿媳真懂事。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艳再也没有提腰椎治疗仪的事。婆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那样觉得自己在跟别人要东西一般,拉不下脸。于是,心里便开始犯嘀咕,“这个媳妇怎么尽说假话来糊弄人呢?”
这不前两天,艳因为娘家有事,无法分身,觉得把两个孩子都托付给婆婆心里过意不去,便对婆婆说,“妈,要不我明天带一个去吧?照看两个你也太累了!”
婆婆一想,也是这个理儿。自己年经大了,孩子正需要用人的时候,她忙不过来不说,如果照看不好,或者累着了自己,那不是在帮倒忙吗?于是便说,“带个孩子办事可很累啊,你能看好孩子吗?不知道孩子能不能睡好觉?”婆婆心里的意思呢,是挺麻烦,但你愿带就带着吧。
结果第二天,你猜怎么着,艳独自去了娘家,只交待了一下就关门走人!这下子,婆婆心里可来气了,“这个媳妇,怎么嘴巴说话好听,不办实事呢?”
婆婆是个实在人,心里生气了,慢慢的便对艳有了看法,再说话时,两人的嘴巴便拧拧上了,觉得互相难以沟通!婆婆心里郁闷,艳也觉得浑身不爽。
其实,艳和婆婆都没有什么错误,只是两人的家庭生活和沟通方式不同罢了!
婆婆是好婆婆,即使身体不太好,也主动来帮媳妇看孩子,尽职尽责。
艳也是好媳妇,心里知道婆婆身体不好,有意体贴,而且自己有事外出,也觉得太麻烦婆婆照看俩孩子,心里过意不去。
但是,婆婆的沟通方式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说到就要做到,心动不如行动。在婆婆看来,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不如不说。也就是说,婆婆更注重行动。
而艳的沟通方式却更注重嘴巴。她觉得理解就够了,自己也已经表示出来,没必要真的付出行动。比如那个腰椎治疗仪,那么贵,她可能会想如果她买了婆婆可能不乐意,嫌太费钱;再比如她回娘家办事,她可能想如果她真带着孩子,婆婆会自责,觉得媳妇有事还要她带孩子,自己没帮她。所以,艳理所当然的认为,话该说的已经说了,该客气的地方也已经客气过了,婆婆不会真的要把客气话当成真事来办吧?
但艳错了,婆婆是个认实理的人,艳的客气话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承诺,是必须要做的。
其实,纵观艳的家人,兄弟姊妹间的交往也是这种模式。
艳和兄弟姊妹聚在一块,不是说,我给你买这个这个。或者说,这还不简单吗?我给你办什么什么事。彼此间甚至互相打闹,对说出的话根本不在意。局外人一看,觉得她们兄弟姊妹间感情真好呀,可以互相为对方做这么多事。但其实呢,说出去十件事,也并不会真做一件事。
他们这样说,只是想表明,我们感情很好,我可以为你这样做。但如果真做的话,你以为这么容易吗?你以为我真能做到吗?我只是在炫耀或者只是跟你在客气罢了!
因为婆婆和艳互相没有了解和适应,或者说各自以前的家庭差异,所以,沟通矛盾就出现了。而婆婆恰巧嘴巴也不是很灵活,于是两人便觉得对方越来越讨厌。
其实,对于艳的承诺,即她心里所谓的客气话或者客套话,应付的方法非常简单,正如英文里有一句最常用的口语,“Are you sure
?”,“你确定吗?”多问一下这个问题,让她确定一下就好了。如果真能做到,她还是乐意去做实现的。
比如艳给婆婆买治疗仪的时候,婆婆可以大方说,“好啊,你真是太孝顺了!我等着啊。”这样一来,艳势必要去做。当然,她心里舒服不舒服,愿不愿去做,就不用管了,谁让她这么说呢?时间长了,如何跟婆婆交流,她也会多个心眼,说话更小心的。只是婆婆也脸皮薄,觉得这样说好像是直接要东西似的。
万不可心里觉得过意不去,嘴巴上不好意思问,又默认同意,希望对方主动去做,如果缺少了“Are you sure
?”这一步沟通,而以自己的想法臆会,多少矛盾也慢慢出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