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是极度自卑的专制暴君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11月14日,“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并表示“打”是家庭教育中最精彩的部分。(《扬子晚报》11月16日)
中国自古有“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之说,但没想到这样的思想竟然还有应用,被萧百佑用来教育自家子女,而且为此津津乐道,用“打”的教育方式来警示世人如何教育子女,真是太可怕了!
我觉得一个男人只要真正爱孩子,有心去教育孩子,比起母亲的教育,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男人处在社会中,更懂得要为生存而努力,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环境,怎样让自己的意志达到成功,男人与生俱来的性情与执拗的品质也让他们对孩子要求更加理性和严格。所以,萧百佑采取打的方法,并让孩子们取得成功,我并不感到特别意外。
但是,他采用打的这一方法,却委实让人汗颜。我也是一个父亲,他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对于孩子,他太自私、粗暴和专制了,他利用“爱”的名义来打孩子,通过暴力获得一个身为父亲的尊严,这其实是教育中缺少方法和极度自卑的表现!
首先,身为父亲萧百佑不知道如何获得一个父亲的尊严
每个父亲都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虽然成大器者凤毛麟角,但却没能阻碍一些父母的决心,并为此而付诸的行动。萧百佑也不例外,当他为孩子的任性和调皮而苦恼时,就采取了“打”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服从,当弱小的孩子在武力前除了噤声,没有别人的选择外,萧百佑获得了一个身为父亲的尊严,打这个方法在内心变得崇高起来,当孩子因害怕被打而被逼去服从后,成绩慢慢提高,于是萧百佑便一直“打”了下去。而一个父亲,如果靠这种让孩子害怕被打的方式来获得父亲的尊严和孩子的服从,那就是专制,粗暴和不尊重,难道萧天佑不害怕将来有一天,孩子也会以这种方式来孝顺他吗?不顾个人感受,而无理的强迫让别人遵守。
我相信当萧百佑年老的时候,他想吃水果,可孩子们却认为吃蔬菜对他有好处,于是便会没收他手里的所有水果,而强制他吃蔬菜。这样的结果不是没有可能,想当年,萧百佑的母亲也这样对他“棍棒相加”,而他也不继续沿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吗?
一个父亲的威严何来?是靠自己以身作则,认真严谨的生活作风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而来,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爱护父亲,如果想通过棍棒来教会孩子学会服从父亲的尊严,那只能说这个父亲对自己和孩子关系没有信心,他不懂得如何去传达爱,并获取尊严。
我想起小容小韬,两人很少害怕妈妈,但对于我,却尊崇有加,有时我说话稍微严厉一点儿,两人就害怕的大哭,这样的情况下,我怎么舍得去打孩子呢?平常我对他们和蔼可亲还来不及呢。
其次,萧百佑缺乏教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
一个人简单的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时,这表明他心里已经缺少民主,尊重和理解,已经缺少方法了,他没有自信来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式而只能诉诸武力了。虽然武力也是一种方法,但还不适合用在教育上。如果像萧百佑所述这样简单,“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那我们中国的教育有希望了,也变得简单了,做家长和老师的,只需每天扛着一根棍子来伺候孩子就行了。
萧百佑一路打来,不知道他觉得累不累?孩子的惩罚是必须的,或许偶尔打几次也是一种方法。最前期的时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警戒,当孩子从心里知道理解了这种方法,如果父亲对他们有足够的威慑力,应该知道如何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努力改变。但长期“打”下去,这竟味着什么?粗暴,专制,强权,蛮横!是一个父亲缺少教育方法的无知表现,是一个父亲为了满足内心日益膨胀的暴君思想!
而萧百佑为了更好的控制孩子们,不但家规苛刻:不允许看电视,除了新闻;不许随便喝可乐;不允许随便打开冰箱门;甚至不能开空调等。孩子们只要触犯任何一条,就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而且限制孩子们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友谊,“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萧家搬迁过五次,每次转学、搬家后,萧尧与之前的同学便完全失去联络,他的小学同学如今一个也联系不上,而萧百佑得意洋洋,因为这“为孩子们在同学圈中圈起了一个最纯洁、最安全的环境”。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简直就是父亲的“奴隶”呀!
有人说,狼爸的教育就是“奴性教育”,真的一点儿没错!
最后,孩子上北大是父母的喜悦,却并不意味着是教育成功。
教育的成功是什么?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吗?让孩子成龙成凤吗?任何一个社会,处在上层永远占少数,我们可以教育孩子努力奋斗挤进去,但挤进去就一定代表一个人是成功的吗?社会上发生了多少“才子”杀人犯科的事情呀?有多少风华正茂,出国留学深造之际,却选择了自杀了学子呀?这里面折射出什么?教育,不仅是学识,还有精神方面的快乐和健康!
而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纵观萧百佑的教育,我们就不禁要担心了。在“棍棒教育”下,孩子们是快乐的吗?萧百佑说,“现在,他们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学生阶段取得了成功。所以,我相信以后他们在回忆童年时,肯定认为是快乐的。”萧百佑太专权了,他可以只照顾自己的想法,而无视孩子的民主和自由,难怪他会这么说。可是,通过棍棒教育,让孩子考上大学,有多少是通过激发孩子自身的努力?他们所做的,只是为了满足父亲的那个愿望而已,他们的童年里,没有自我,没有朋友,只有父亲的棍棒,这样的童年,何来欢乐?这样的教育,何来健康!
萧百佑说,“我敢说,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最负责任的父亲。”他认为最负责就是“一打到底”了,而且孩子都考上了大学,但对于孩子们的人生来说,考上大学才刚刚是个开始,这样的棍棒教育到底为孩子们将来带什么?孩子们又将如何去教育下一代,这都是让我们为之担心的。爱孩子,不是溺爱,也不是以爱的名义对孩子的权益进行剥夺,这里面有尊重,有理解,有关爱,也有严格的管教,让孩子从自身认识并激发个人热情,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这才是教育的成功之处。

萧百佑和孩子们,祝福他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