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让差生去医院测智商折射出的五大悲哀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近段时间,江苏无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变得格外忙碌,原来近段时间,来测智商的学生明显增多。原来是一些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来做“智商测试”,家长们反映多是由于孩子成绩差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班级的成绩。昨日,记者获悉,针对少数中小学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的做法。无锡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督导室联合下发通知,严禁对中小学生进行“智商测试”,两部门将开展专项督查,对存在此类错误做法的学校和老师,在各类评优评先中“一票否决”。(摘自网络,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s/2011-10-30/031323383970.shtml)
看到这个新闻,感觉荒谬可笑的同时,却又一阵悲哀。社会的悲哀,学校的悲哀,教师的悲哀,家长的悲哀,还有学生的悲哀。
从社会来说,应试教育屡禁不止,唯学生成绩是尊。社会的培养人才制度和选拔从来只注重“分数”,于是乎,高智商的孩子学业优秀,而“低智商”的孩子则被淘汰,而过度追求分数,也极容易让孩子们高分低能,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学业优秀但却道德低下的案例不就是一些很好的说明吗?现在的孩子只追求分数,忽略了太多东西的教育,难怪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从学校来说,什么是名校?考住了多少本科生,考上名牌大学的多寡才是评定名校的标准。于是,在社会和家长高压下,也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学校追求“高智商”的学生,为了让教师培养“高智商”的学生,不惜余力,从制度到措施上,都以此为最高的最高圭臬,虽然有失教育公平,严重伤害了教师利益和学生权利,却也是学校的无奈和悲哀。
从教师来说,他们是最悲哀的。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从社会,学校,家长还有学生的期望都压在了教师一人身上。不但如此,如果班级学生成绩差,那完全是教师的责任,没教好。于是,一些教师被逼要求家长带孩子检测智商,把责任转嫁到孩子身上,即不是我教不好,是孩子的确学不好,对于这样的孩子,不应该计算在班级成绩考核评定范围内。
从家长来说,孩子的智商高低似乎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如果孩子低智商,那真是一种悲哀。可是,难道低智商的孩子就不应该得到尊重吗?他们可能智商低,但能力也不一定差,而且说不定会有其他特长,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低智商的孩子被遗忘,甚至被教育界抛弃,身为他们的父母,是不是很悲哀?
最后,来重点说一下事件中可怜无辜的孩子们,其实,最大的牺牲品是他们,最应该感到悲哀和无助的也是他们!
首先,孩子们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他们的这种权利却被功利化了。本来想一心来读书的,却被要求检测智商。高智商的得到照顾,低智商的不被重视,这不单单是关系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了,是在班是给孩子们划分了三流九等,给出了等级划分,已经让老师在心里有了差异和不平等对待,让这让一些低智商的孩子情何以堪?!孩子智商低,不等同于白痴,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和人格的严重践踏!
其次,高智商的孩子一定学业优秀吗?低智商的孩子一定学业落后吗?如果单凭智商来看待问题,势必有失偏颇。在学习和生活中,智商只是占很小一部分,而起更大作用的是老师的信任和鼓励,家长的关爱和引导,还有孩子自身的努力和拼搏!一个高智商的孩子,如果缺少努力的品格,他的学业成绩说不定还不如一个智商低但却努力用功的学生呢。而教师采取此手段,无疑抹杀了这一点。唯应试教育是尊,现在谈成唯智商是尊,任何一个孩子都是做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存在,而在这些教师心里,孩子被支离破碎,似乎除了智商,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试问,这样心态的老师,如何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已经扭曲甚至错误!
最后,这个事件的结果是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也不能一味怪教师做法“偏激”。当地整个教育部门难道就不应该为此事负责吗?相信,这样的教育风气在当地可能屡见不鲜,甚至视为正常了。
如何才能让教育公平,如何让教育真正面对每一个孩子?如何尊重每个孩子的权利?如何让教师不再犯此种低级错误?无锡这个事件已经给出我们深刻警醒,社会和教育部门应当改变观念和方式,注重担负起培训教师的职责,也应当尊重教育的最低层主体,即教师和学生,从制度上改善和保证他们的权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