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常理,吃饭时喝水太多会影响消化和吸收,而小容小韬吃饭时总要喝很多水,否则就没胃口,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平常喝水太少还是养成的习惯?原来,每个人身体需要是不同的,这可能来自遗传吧。所以,顺应身体天性,保持健康最重要,有时候,无关是非的情况下,科学的理念是要做一些让步的。
中午和姑妈一块吃饭,我喂小容小韬的时候,会经常给他俩喝点水,看到小容小韬咕咚咕咚喝水的样子,姑妈有些怪啧说,“你给他俩少喝点水,影响消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其实姑妈只是善意的提醒,没有跟我较真的但意思,却让我猛然想到,原来,从小到大,小容小韬吃饭时一直是要喝很多水的。
我其实也知道吃饭时喝很多水不好,从道理上讲,喝太多水会冲淡嘴里的唾液酶,并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和吸收,而且对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善的宝宝来说,很容易会导致胃肠器官司消化食物的能力下降。因此,有专家建议说,最好不要在饭前、饭后或吃饭时给宝宝喝水。如果宝宝确实口渴,可以先水喝一些白开水或热汤,但要休息片刻后再让宝宝吃饭,以免喝水影响胃的消化能力。
那么,如果真是这样,矛盾就来了,因为小容小韬不但现在吃饭时喝水比较多,而且从开始添加辅食以来就这样。但声明一点,平常会经常给他们喝水,而且吃饭喝水也不是我给他们养成的习惯,我只是顺应他们身体的需而已。
记得两人吃辅食的时候,总是很难喂,后来我就发现了一个窍门,两人要先喝奶粉,把120ML左右的奶粉喝光,然后再吃饭,就会胃口大开,喂饭也更容易,后来,我把这个窍门告诉妈妈和保姆,果然如此。再大一点,就慢慢形成了习惯,饭前先喝奶粉、饮料或者果汁,然后才开始吃饭,如果直接吃饭,两人会没有好胃口,特别是小韬,几乎一口饭也吃不下,非要哼哼着先喝东西才行。
我又想起我和母亲的吃饭习惯。母亲喜欢喝水,一年四季经常一喝就一大杯,这点我随母亲,因为父亲平常喝水就比较少。吃饭的时候,母亲经常吃几口饭,就要喝一些水,似乎要依靠水来消化食物,我吃饭虽然喝水不多,但若平常喝水较少就会影响胃口,而且我喜欢饭后喝上一大杯水,这要我能感觉更舒服一点,有种吃饱喝足的感觉。我想小容小韬吃饭时喜欢喝水,也可能是缘于这方面的遗传吧?
这样的话,对于两人吃饭喜欢喝水似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所以,道理归道理,这里面虽然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却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在这方面,忠实于自己身体的感觉最重要,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健康和快乐。我很健康,小容和小韬也没有因此而受到健康方面的影响,而且相比幼儿园其它小朋友,老师说,在吃饭方面算比较省心的。这已经足够了。
但说到这里,似乎有妈妈就开始有疑问,不管怎么说,既然吃饭喝太多水不好,就需要慢慢改正,而不能由着孩子。是的,说法没错,但要视情况而定,就拿吃饭喝水这件事来说,我更需要的是孩子吃饱喝足,何况这个习惯和天性也有关系呢?其实,就我本身而言,我是明白事理的,但我还是喜欢吃饭多喝水,而且我发现这对我没什么不好。正如我们强调多吃青菜,少吃肉,但现实生活中,我却发现,有些人特别喜欢吃肉,一天不吃肉就不舒服,而他们的孩子也受这种遗传,生活习惯上也是如此,我中间楼栋的大嫂就是这样,她家宝宝跟小容小韬年龄相仿,但在饮食习惯上却一点也不一样,孩子两天吃的肉能顶小容小韬一星期的量,相比而言,小容小韬更喜欢水果和蔬菜。
但是,如果是因生活长期形成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就应当逐渐恢复并改正过来。比如喝酽茶,吃盐多等,这些似乎与天性相去深远,只是在生活中慢慢形成罢了。
所以,当科学理念和个人习惯存在矛盾的时候,你是让科学理念来指导个人习惯呢,还是顺应身体的感觉呢?正如教育方法和手段,有时候无关乎对错,却要因材施教,正如体育锻炼,快步可以让人强壮,但如果不喜欢快跑步,慢跑,甚至散步不也是很好的一个选择,是吗?
分享育儿中的温馨和感动,感受育儿中的欣慰和欢乐,请关注我的微博:http://weibo.com/lwtom
两人一岁左右的时候,互相眼馋对方手里的粥,所以互相尝一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