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凤胎老爸(原创,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必究)
前言:
新浪亲子博客的热点话题: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妈妈、奶奶或姥姥一起带的,全家人一同围着一个孩子,在育儿中肯定会出现分歧,以致于造成家庭矛盾。老一辈的人经验丰富,会按照以前的方法来带孩子,然而现在70、80后的妈妈们更热衷于照书育儿,觉得这样才会科学。所以常常会在坐月子能不能洗澡、生病该不该吃药、孩子要不要那么精心喂养、孩子上学等问题上产生争执。而作为妈妈的你,会选择哪种方式呢?
照书育儿VS传统经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双胞胎,也是有差异的。而小容和小韬则从小到大更不一样,从头发丝和脚趾甲,即使是身上的汗毛,都不一样,两人的发育快慢更别提了。不管我们采用何种方法来养育孩子,照书育儿或传统经验,都必须尊重孩子的这种区别。所以,不管是照书育儿或传统经验,适合宝宝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关于吃嚼食的问题。没有孩子以前,我是倾向于遵循照书育儿的,反对给宝宝吃嚼食,一不卫生,二宝宝抵抗力弱,易传染疾病,三会弱化宝宝咀嚼能力,四有的理论说宝宝嘴里会有异味,五是感觉恶心。但是真正给小容小韬添加辅食的时候,我却给他们喂过嚼食。所以,真正实践起来,我却采用了传统经验。开始的时候,添加一些婴儿辅食,我用勺子细细捻碎,喂给两人吃,后来我们大人吃饭的时候,我就试着把一些蔬菜和馒头稍微一嚼,喂给他们,因为两人吃得非常少,也就几口吧,如果动用搅拌器好像不值得,而且如果炒菜多,那更不可能专门给他们弄碎了吃,倒不如我直接喂他们几口了。所以,两人从开始添加辅食,吃饭的时候,就经常跟着我们大人一起吃。有时候专门给他俩做的,适合他俩吃的辅食,反而不如我们成人吃的东西有味道。但是,话说回来,我和妈妈喂小容小韬能接受,如果是别人嚼给他俩的东西,我们是相当抵触的。相信70,80后也大部分是吃嚼食长大的吧?看看大自然,动物妈妈们都会“反哺”,开始用嘴把食物喂给孩子,等孩子长大,才会教他捕食技巧。老人们常说,“喜欢吃嚼食的孩子孝顺。”说实话,我喂他俩嚼食,不是出于此目的,我的出发点是让小容小韬从小时候就吃到更健康更营养更全面的蔬菜和面食而已。我的原则尽量不喂嚼食,但也不拒绝这种方式,每个妈妈养育宝宝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我觉得我的做法是适合小容小韬健康的成长的。
再比如吃饭习惯的问题,传统经验是认为孩子吃饱就行,但照书育儿却认为,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所以,一方面爷爷奶奶甚至一些妈妈看孩子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基本上一刻不停的吃东西,只要想吃就给,而与此相反,一些孩子已经饿了,有些妈妈却要坚持到固定的时间再喂,担心孩子的饮食习惯会被破坏。其实更好的做法是,这两方面是可以兼顾的。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但也要保证孩子不能太饿,否则长期下去会对身体成长不利。小容小韬的饮食习惯从小就非常好,但孩子跟大人一样,如果有喜欢的饭菜,可能吃得多一点,如果不喜欢,可能吃得少一点,如果一顿饭吃多或吃了肉类的东西,则下一顿可能吃得少,而如果某一顿吃得少,则可能会很快饥饿,这时候适当给他们吃一些零食,并不会影响固定的用餐习惯。这关健要有一个度,如果零食吃得过多,当然会影响吃饭了。所以,这种做法反而是既支持了书中育儿的理论,又兼顾了传统育儿经验,这样的安排当然更有利于孩子的快乐和健康成长。
所以,虽然有时候照书育儿和传统经验是相悖的,但大部分情况下,却是相通的,它们的核心都是为了孩子。基于这一出发点,两者互为取长,撷取更适合宝宝的方式才是上策之举。育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如果一味自满于自己的育儿方式,肯定会出错的。照书育儿大在尊重宝宝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视理论,用理论指导实际应用,而传统经验更重视实践,它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理论。如果完全照书育儿,势必实践不足,有可能在育儿上会产生实践错误,因为宝宝是不同的,育儿理论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都面面俱到,它只能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对每个宝宝的具体实际表现却稍有欠缺。而传统经验则有可能缺乏科学指导,难免会有失偏颇,所以应当互相取长被短,让育儿方式真正适合自己的宝宝。
大家都知道教育人要“因材施教”,育儿同样如此,相信,无论是照书育儿还是传统经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适合宝宝的育儿方式就是最好的。
(热点头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