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2010-09-10 09:53:01)
标签:

龙凤胎老爸

育儿

幼儿园

分类: 育儿亲子

    今天早上送小容和小韬去上学,顺便去班里看了一下,小煜还没来。

    小煜是小容和小韬的好朋友,才一岁半,特别安静,特别懂事的一个小姑娘。三个人都不会说话,只会咿咿呀呀的比划,可是经常在一块玩,有时候还玩的挺高兴。可是打前天开始,小煜就没来,问老师,老师说,小煜肺炎,回家输水去了。

    小煜咳嗽,我是知道的,这段时间得咳嗽的小朋友特别多,包括小容和小韬,这不小韬还一直吃着药呢,天天当饭吃。小煜的妈妈我们经常联系,有时候接回了孩子,就陪孩子在外面一块玩一会儿才回家。

    见不到小煜,心里还感觉挺闪的慌,病得很厉害吗?赶紧打电话问问,才知道小煜休学了。小煜妈妈说,小煜的咳嗽回到家两天就好了,孩子太小,对幼儿园不适应,吃不好饭,老是得病,现在打算不让她上了,先由奶奶在家看着。我也不好说什么,聊了一会儿就把电话挂掉了。

    小煜刚开始入园的时候也哭闹过,大约过了三天左右就没事了,当时小煜的妈妈心里也是特别着急,看见孩子就心疼,那时候我天天劝她,劝她狠下心来,把孩子交给老师,过了这两三天就没事了;而且那时候小煜对我也很熟,每次放下小容和小韬,都还不忘抱抱小煜,然后叮嘱她好好吃饭,听老师话,做个乖孩子之类的话。所以,小煜后来也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怪不得前天碰到了小煜的奶奶,自小煜上学后,奶奶就回家了,这次回来可能是来照顾小煜的。

    说来也怪,大部分孩子入园后,有段时间都会一直生病。小容和小韬入园前,别人也都这样跟我说,让我做好思想准备。后来自己考虑了一下,感觉可能跟环境,饮食和精神状态有关,所以导致身体不好,等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能就没事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想让宝宝入园的家长却没有成功让宝宝入园。

    小煜算是已经成功入园,可因为家长的“恐惧”,宝宝不得不又回到家里。

    其实这样例子在小容和小韬刚入园的时候就碰到很多。那时候有个两岁的小姑娘是跟他俩一块入园的,入园以前这个小姑娘非常喜欢幼儿园,当然真正送的时候也是哭闹,孩子在里面哭,奶奶在外面跟我抱怨,一会儿说教室条件不好,一会儿又说老师喂饭不好,我当时也劝她,既然想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要相信老师。过了几天,小姑娘差不多也适应了,两岁的孩子感觉比小容和小韬适应能力要强很多。那天奶奶又跟我说,你家孩子小,不懂事,不会说话,我孙女能,那天回家告诉我,她牛奶没喝,我孙女不喜欢喝牛奶,那牛奶谁喝了,都叫老师喝了。我听了心想这可能是真的,孩子实在不喝,也不能强迫她喝,只能慢慢来,习惯让她喝,既然孩子不喝,那好好的牛奶总不能扔掉,老师喝了也算没浪费吧,呵呵。但奶奶不这样想。

    结果后来小姑娘也生病了,无非是咳嗽流鼻涕,但奶奶坐不住了,非要亲自照看孩子,要么上午不来上学,要么下午不来上学,碰见的时候我就顺便问一下情况,无非是说孩子身体不好,我先在家看她一会儿,或者是今天不来了,明天再来。结果怎样,可想而知,没几天,孩子死活不来上幼儿园了,一到门口就哭闹,送都送不下。最后奶奶只好接回家,自己看着。后来再碰到奶奶,奶奶说,等大一点再上幼儿园。我就劝她,再送可要狠下心来了,上学再也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了,否则孩子根本送不下。其实,她再送的时候,可能要比第一次还要麻烦,孩子呢,从大人方面来考虑,心里可能要更受罪了。

    小容和小韬家里没人照顾,没有奶奶,姥娘也没指望,所以入园后一直是一个准时到园,按时接回家的“好宝宝”,即使生病输水,也是输完了马上送回幼儿园,吃药也没耽误,都是老师在园里喂他吃。但我心里也“恐惧”,这不,小韬还咳嗽呢,什么时候能好呢?都入园三个月了,应该跟“入园综合症”没关系了吧,呵呵。

 

下面来看看专家的看法:

 

    专家说:"一般来讲,刚入园的孩子普遍需要一到两周的适应期,其中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经常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刚入园的孩子平均三岁,身体和神经的发育还很不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是很正常的现象。对这一点,幼儿园和家长都要充分理解。

 

    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周先生分析说:"孩子哭闹时,我们不应该简单认为孩子不喜欢幼儿园或是不喜欢其他小朋友。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或者看到陌生人时,心里会产生不安,没有安全感,甚至有些孩子认为妈妈把自己送到幼儿园是把自己"抛弃"了。而当孩子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时,就会用哭闹来引起他人的关注。"

 

    针对网上家长提到的孩子"撒谎"问题,周先生说:"即便是成年人,有时候也会对上学或者上班产生惰性,会说这个课程不好,或者借口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大人如此,更何况三岁的小孩子呢。孩子找借口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要硬生生地纠正孩子,而是要找出原因,对孩子进行逐步引导。"

 

    据专家介绍,认为孩子太小,希望等孩子再大一点再送去幼儿园的,主要是孩子的祖父母一代人的观点;而"狠狠心"把孩子留在幼儿园的,主要是年轻父母的主张。专家说,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祖父母有时候容易溺爱孩子,孩子一哭,老人就心疼地忍受不住。其实,即便推迟孩子入园,某些潜在的问题终究还是挡不住,只不过把问题爆发的时间顺延了。更何况,推迟入园,会使孩子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接受锻炼,会错过某些宝贵的成长机会。而"狠狠心"的年轻家长都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不过其实他们也可以积极地采取一些方法,使孩子乐意上幼儿园。

 

    周先生建议,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对孩子说"宝宝已经长大了","宝宝今天有进步,真棒"之类的话。家长无论多忙,都要与幼儿园保持经常性联系,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在园里哭闹,家长要去了解原因;孩子高兴,家长也要去了解原因。只有先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好的方面要发扬,不好的方面要加以引导和纠正。周先生还说,孩子在家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尽量与幼儿园同步,保证孩子饮食规律、作息规律,不要对孩子太放纵。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与周围的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就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专家介绍,孩子入园之后,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孩子的习惯给予照顾或者加以调整。专家说,幼儿园有一项专门的课程,就是教孩子如何打招呼,当孩子们彼此之间用文明用语亲切地打招呼时,双方的距离就自然地拉近了,这样孩子对园里的小伙伴就不会有陌生感。幼儿园还会组织孩子们手牵手到大自然里活动,碰到陌生人会叫"叔叔"、"阿姨",这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幼儿园还有三条"教室常规",即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环境。举例来讲就是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不抢别人玩具、不打扰别人休息,不打乱排队秩序、轻拿轻放小椅子等。如果孩子做得好,老师会给予夸赞和小奖品。这些规定能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习惯,使孩子懂得分享,与其他人和睦相处,从而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这就是小煜小姑娘~~~~~~

博文初次获得推荐,好高兴,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父母应避免入园“恐惧综合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