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进行时第三天。我是81万分之一,作为交通的参与者,也有权力发出一点微弱的声音吧。眼见着有关交通的举措一个接一个:昨晚油又涨价了。新浪博客的“特别关注”跟随油价牌翻牌,立马从“我的错峰体验”换成了“全国各地汽油涨价”,再不写两笔,“错峰”很快不能被“特别关注”了,得“错”过了。
我的错峰体验是几个“最”——
最痛苦的一群:有孩族。家里有孩子的,特别家有小学生的,反应最强烈。北京学校的到校时间一般是早上7:40,放学一般在15:30——16:30之间,时间不等。过去,很多家长都是在8:00前完成了送孩子上学的任务,然后自己到单位,8:30上班正好衔接上。放学时间一般都很难亲自接孩子,依靠校车、依靠家中老人帮忙接等等,更有靠给孩子报个课外班、托管班,把孩子在校时间抻长,捱到家长下班时间的。现在,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到单位,离正式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下班时间晚了,课外班的下课时间也赶不上了,请学校调整时间?还是请人?请假?错峰令,令出立马实施,这都不是马上能理顺的,怎么办,个人困难个人克服。随着下班晚,做饭晚,吃饭晚,亲子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时间都大幅压缩。这个人生阶段的人群本来就是最辛苦的,唉!。。。。。。
最浪费的交通资源:6:00——7:00时段。我是错峰先行者的一群,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近7年来,都是每天6:00起床,6:20出门。有时是搭先生的车到单位,从林业大学走学院路过西直门到西单,20分钟车程足够,要过著名的瓶颈——西直门哎!路面车流稀少,非常通畅,现在依旧。有时是到北大东门乘地铁四号线,和高峰时段的地铁相比,这个时段的地铁环境是一种享受,没有拥挤的人流,总有座位,最奢侈的体验是一人独占一排,相当于超长卧铺。我单位同事像我这样提前出行的人很多,大家觉得时间耗在路上,还不如早到单位,提前处理一下工作。其实出行利用这个时段非常好。过去做这样选择的人就不够多,推迟上班,提前出行的人更要减少了,空驶、严重不饱和的运力,就是一种浪费。
最滑稽的“交错”:很多私企的上班时间早就改成朝九晚五,这次一错,正好错上。越是一刀切,越往一块儿撞。这可能和错峰的初衷正好背道而驰。
最不和养身之道:看看“子午流注与养生”,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参透人体而揭示出的一种规律。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12条经脉在12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该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即古人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起床晚,开工晚;收工晚,休息晚。长此以往,对养生的影响不可小觑。
最不该压缩的减压时段:宁肯上班早,不愿下班晚,这是大多数上班族的诉求。下班时间的推迟,给很多人带来更多心理上的不适。有人说,17:00——18:00成为一天最难熬的时间。为什么呢,上了一天班,到这个时段,从生理上说,是低潮期、松散期、懈怠期,工作效率的低点。而且经过一天的工作,这是有休闲、交际、放松、减压需求的时期。特别是,下班晚,回家晚,和家人孩子相处、交流的时间也随之减少,“家”——这个普通的大众的平常的减压站,每天能有效利用多少呢?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