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要说明

(2009-06-27 05:53:29)
标签:

文化

教育

杂谈

重要说明:

    我新编撰的《联想 趣味 速成外国人妙学中文2000字》手册,分为14节,在博客上连载完了,可是有些话还必须再说一说:

    由于中国的崛起,现在世界上一股学习汉字汉语的热潮正在兴起,而且方兴未艾。去年春天根据我少年时学习汉字“速成”的经验,突然想编撰这样一本“手册”,祈望对这个热潮,起点推动作用。谁知写作一上手就来了兴趣(比写小说兴趣都浓),每天都在电脑前工作七、八个小时。待稿子基本成型后,我这个耄耋老人,也累得眼底出血,患了黄斑病变。眼科大夫给我治疗时说:你不要再用电脑工作了。我休息了一阵,以前的写作兴致也消失了。这样稿子在电脑中放了好几个月,连校对一次,也懒得去做了。一直放到今天。

   后来我想:这本手册既然已经基本成型,也征求过各方专家的意见,不要白白放在电脑里。在我的博客上连载一下,供有志学习汉字汉语的外国朋友同时还可以给教授外国人学习汉字教师们的参考资料,就是对于中国孩子学习汉字速成,也有用处,连载一下让它发挥点“社会效益”,不是没有白白劳动吗?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做100件事,如果都是重复别人,那就没有什么意思,而在这100件事中有百分之一的新意或创造,那么就会推动事物的发展。本人认为这本《手册》是根据我少年时学习汉字的速成经验,有些创新的。可是对这新意或者创造,也有两种意见:当我把此草稿拿给教授外国人学习汉字的教师和几位文字学家朋友征求意见时。关于本书的创意,这些朋友的意见分为两种;有些朋友认为,学汉字暂时不学习四声和词性是一种创新,有助于“速成”,这是“不必派”;而有的专家则认为在学习汉字时也要同时学习四声和词性,这是“必须派”。

   我编此<手册>的目的在于实用性,不追求"学术性".认为外国人学习汉字汉语,不必同时学会四声和词性,正是我和“必须派”朋友的主要分歧。前面我在“序言”和“创意”中都说过,我的理由有五:

    一,我们的孩子在两三岁时,什么话都能说得很清晰准确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学过四声和词性。

    二,绝大部分中国成年和老年人也没有学过四声和词性,可是他们说话也时,完全符合四声和词性。

    三,在我国,从四川、湖南到东北三省各地的四声,区别是很大的,但彼此说话都能懂。

四,你和刚刚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接触中可以知道,他们开始说汉语时,大多都说成平声,可是彼此也能听明白。

     四,你和刚刚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接触中可以知道,他们开始说汉语时,大多都说成平声,可是你也能听懂。

    五,外国人如果先学会汉字的四声,费时过长,也太困难,我主张他们要避开这个难关,而是在以后说话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四声和词性

 

   本人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因为撰写这本手册时兴趣很高,工作时间过长,把眼睛都累得了黄斑病变。现在即使校对一遍,已经无能为力,更别说大改了。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成型的初稿,总想让它发挥点社会效益:先放在网上发表一下,供有志学习汉字汉语的外国朋友和中国教师们的参考,同时也算向他们请教吧。

    如果有出版社对此《手册》有兴趣,愿意接受出版,可以和本人联系。本人眼神不济,但可以请文字学界朋友对草稿进行仔细校正。出版社收到的将是一本经过认真校对的电子稿本。

五,外国人如果先学会汉字的四声,费时过长,也太困难,我主张他们要避开这个难关,而是在以后说话的“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学会四声和词性。

    因为撰写这本手册时兴趣很高,工作时间过长,把眼睛为眼疾,即使校对一遍,已经无能为力,更别说大改了。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成型的初稿,总想让它发挥点社会效益:先放在网上发表一下,供有志学习汉字汉语的外国朋友和中国教师们的参考,同时也算向他们请教吧。

   如果有出版社对此《手册》有兴趣,愿意接受出版,可以和本人联系。本人眼神不济,但可以请文字学界朋友对草稿进行仔细校正。出版社收到的将是一本经过认真校对的电子稿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9年06月22日
后一篇:造神者的下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