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

(2012-03-28 17:31:29)
标签:

教育

分类: 老班实录

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

 文/尹玉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这是正确的。然而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的精心劳作,辛劳汗水,换来的结果却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为,在现在“动车组”的时代,仅强调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是不够全面的。动力再强大的火车头——班主任,拖带四五十节车厢——学生前行,怎么说都显得力不从心,班集体的成长、发展会有一个极限。如何突破这个极限呢?“动车组”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一、“动车组”理念

“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是“动车组”所蕴含的理念。它的运行颠覆了“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的传统观念。“动车组”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行稳定。如果把动车组看成为一个班级,那这个班级就应该是一个快速成长,良好发展的集体。

“动车组”理念实质上也是对组织行为理论的诠释。组织行为理论认为:一个组织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和良好发展,必须把组织的目标化作组织内部每一个成员的目标,使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一致,从而调动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发挥群体动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们不难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学生缺乏主动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都成为班级发展的动力源,让班级呈现出快速成长、良好发展的效应。

 

二、对班级管理启示

1.动力分散性

按照动力形式,火车可分为动力集中型和动力分散型。普通列车是依靠机车牵引,也就是火车头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而动车组不仅车头有动力,而且每节车厢都配置动力,采用的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这种动力分散技术带给班级管理的启示就是:必须对班集体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把相关目标合理分解。班干部有责任、有压力,每位同学也承受相应的压力,承担相应的责任,具备动力,形成群策群力、齐头并进的和谐局面,才能又好又快地实现既定目标。

2.协调性

动车组的各个车厢是用半永久性车钩有机连成一体的,与普通车钩连接不同,它们之间不仅同向,而且同频同速,减少了车厢的纵向冲撞和摩擦,确保了动车组又稳又快的运行。这一现象说明,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做任何事情,同学们都必须按一定的规范行事,保持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协调,同步同向,互相协作,减少摩擦,才能把班级建设成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集体。

3.抗干扰性

如同飞机机舱一样,动车组车厢的封闭程度很高,车厢内、设定了一系列隔音降噪措施,有效地降低了车内杂音、噪音。车厢封闭对班级管理的启示是,班集体快速发展要具备抗干扰能力,不能让学生被杂音、噪音所干扰,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一般来说影响班级的干扰源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不健康心理对班级管理的影响;二是学校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因此,一个具有抗干扰性的班级,能够让学生的思想行为保持在积极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学风、班风建设。

 

三、发挥“动车组”效应的实施策略

1.设定合理目标,发挥群体动力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应设立“合理”的目标,即有班级总体目标,也包括个体目标。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因此,在设立目标时要根据班级和个人实际情况以“最近发展区”为设定原则,制定可行性合理目标。

对于班级来说,学校的评比、运动会、各类活动比赛等都是设立目标的途径。班主任要利用这些契机,让学生“群体”决策,首先制定总目标,然后分解目标,最后确定个人目标。如,开学初,学校开展的“开学好”活动。班级目标是:“被评为“开学好”班级;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的任务和目标由“群体”讨论确定,这些个体目标或任务可能是“保证不迟到”、“负责环境区卫生保洁”、“负责出黑板报”等等。全班学生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目标易于实现,而每一个学生个体目标的实现又能使他们产生自信心,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朝更高的目标奋进。

2.制订合情规范,增强凝聚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想生存、发展,必须用规范进行约束,这样个体之间才能保持协调一致。常见的规范大多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然而,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应因人而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如我校某班班规分“课堂”、“作业”、“考试”、“活动”、“卫生”、“文明礼仪”这六个项目。除了要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别对以上规范进行了变通,如在“课堂”一栏,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在“作业”一栏,对后进生,提出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要求;对优生提出作业高质量的要求。所有项目由值日生轮流记录,按个人积分与小组积分计算,每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的个人与小组则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种因人而异的“合情”规范即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又可以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融合学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增强班级凝聚力,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

3.运动柔性管理,掌控思想脉搏

我国学者郑其绪认为:“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它所代表的含义是:依据的是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方式方法非强制性的;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自觉行动。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方面的急剧变化和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易使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心理,如:敏感、嫉恨、逆反、挫折感、自卑感等等。而由青少年学生所构成的一些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又有着重情感而轻理智的特点,举止言行对事物缺乏理智冷静的分析判断,往往使非正式群体会产生不健康的、危害班集体的行为。因此需要班主任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思想脉搏,运用柔性管理,以尊重为基础多与学生沟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有效激励。班主任只有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手段,不断变化教育方式,才能发挥出“动车组”应用的效应。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动车组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同时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时代在进步,管理方法也要适应形式的变化,用“动车组”理念管理班级是一种创新,它的运用必将使我们的“班级动车组”跑的更快,跑的更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