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老哥
不老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7
  • 关注人气: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义金龙山游记

(2017-06-29 20:59:46)
标签:

记事

旅游

图片

文化

分类: 景观游记

      6月25日,我和白龙苑的院邻们来到了孝义市金龙山。

      金龙山风景区,位于孝义市高阳镇下吐京村西,临水村南岸,北临下堡河,南靠省道孝石线,距孝义市区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火车站、高速公路围绕城边。景区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与当地孝亲文化的结合地。

      进了孝义地界,我们的导游小芳介绍,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了解孝义的风土人情,景区文化,旅游公司聘请了当地的导游。

     当地的导游上车后,马上滔滔不绝开始介绍孝义和金龙山的有关传说,典故。

      导游介绍: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又说: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

       1300多年前,当地有个家境贫寒的孝子郑兴,在病床前服侍久病不愈的母亲,因母亲想吃肉汤而无钱买肉,便割下自己腿上的肉为母煮汤,此举曾令乡亲无不感动,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

        而“义虎救樵夫”则是一樵夫遇险被老虎相救的感人故事。清乾隆孝义县志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有个樵夫砍柴坠入深渊的虎穴中,老虎不仅没有吃他,反而将他背出山外。樵夫千恩万谢,与老虎约了个时间在西门外答谢它,到了时日,老虎如期而至,将樵夫送它的东西叼了后离去。

      以上事情感动了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敕赐, 遂改县名(当时叫永安)为“孝义”。

http://s6/mw690/001A7roHzy7cfUYBUgZ55&690

http://s8/mw690/001A7roHzy7cfUYGsYL57&690

http://s14/mw690/001A7roHzy7cfUYLlUhfd&690

http://s5/mw690/001A7roHzy7cfUYMNOA04&690

http://s5/mw690/001A7roHzy7cfUYWxWQ74&690
       导游接着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金龙山风景区。主要布局有入口区、孝亲景区、忠孝渡景区、义仕景区、农业观光园、金龙沟六个景区。景区有崇孝寺、观音大佛、文昌阁、神仙楼、财神殿、敬德祠、青云十八阶、金龙殿、五福阁、金龙泉、观音堂、采摘观光园等主要景点。

       金龙胜迹,在当地颇孚人望。古碑文记载“孝义西乡临水村南岸有山,名十八甲者,其巅旧建金龙大王之庙,前襟胜水,左涌清泉,山形层叠,恍矗青云之梯,庙貌巍峨,俨开龙门之遥;在昔文人蔚起,仕宦云从,孰谓非神灵之默佑,风水之发祥耶”。

      来到该景区,或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该景区并不知名的因素,来这里观光的人并不是太多,依稀可见可容纳几百台汽车的停车场只有2台车,空荡荡的感觉有些寂静,与著名景点人山人海的景象无法相比。

http://s2/mw690/001A7roHzy7cfV2ED6191&690

http://s2/mw690/001A7roHzy7cfV2OeY1f1&690
       石牌楼是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道教区的山门,其造型形式为五间六柱五楼亭阁式斗拱建筑,全以草白玉石凿榫卯构成。通高13.9米,宽24.9米,正中坊额上刻“金龙山”三字,两旁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题字。牌坊的额、枋、阑、柱分别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等各种手法, 两面雕有三清、四御、三官大帝、日神、月神、南斗六星君、北斗七星君、四大灵官、十二神将、四方之神、二十八星宿、六十太岁、金童玉女、门神秦琼尉迟恭等138位道家神仙。坊间柱上雕刻99条蟠龙,底座十二神兽相对,镌镂精巧,造型优美, 气势宏博。整个牌坊蕴含着道家顺应自然、弃恶扬善、淡泊宽容、修身养性、仁爱众生的理念。


       重檐仿唐式庑殿式建筑,寺院山门朝北,与天王殿合一, 额首“崇孝寺”题字,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妙江法师所题。占地28000多平方米。寺内由山门、圆通殿、大雄宝殿、法堂、观音殿、地藏殿、钟楼、鼓楼等组成,自北向南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寺院建筑形制上按照汉传佛教规制,融汇佛教文化、古典建筑文化、现代建筑文化于一炉,侧重体现唐代建筑风格,使之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彰显“行孝仗义,包容大气”的博大气象。

http://s3/mw690/001A7roHzy7cfV7Js6ma2&690

http://s10/mw690/001A7roHzy7cfVb2sn749&690
      我们旅行团的部分旅友,看中的是有名气的佛祖、菩萨,他们去每一处庙宇、宝殿,都向神佛祈祷, 用钱买了香点上,往功德箱捐钱,默默许愿求福求财求平安,求孩子考大学榜上有名这里每一处的香火钱才一、二十元,功德香随意,相比著名的庙宇,没有大师讲课,不用担心花费五、六百元甚至更多。

      我从心里对神佛敬重,我更注重的是到每一处了解历史、文化及有特色的地方。金龙山的庙宇和我所旅游的地方大同小异,这里有别于其他庙宇的特点有二处。

      金龙山最有特色之一,是金龙山所建的敬德祠,敬德祠用来祭祀尉迟恭的,我从小就对尉迟恭深怀敬意,那时,每当过年,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尉迟恭和秦琼,他二人是我们老百姓用来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蔚迟恭作为传世英雄,还有不因身居高位,坐拥富贵而抛弃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的美好品德。

      雕梁画栋高大宽敞的殿内,供奉着尉迟恭和他的两个虎子: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对于孝义人来说,隋亡唐兴都不重要,结局都是老百姓苦,重要的是尉迟恭的大义之举。在孝义人看来,假如没有尉迟恭,李氏父子虽说大势所趋,必定要夺取隋朝天下的,但是真若那样的话,老百姓就多了苦难。多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导游介绍。隋末大厦将倾,李氏父子于晋阳起兵,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唐武德三年(620年),在山西自称皇帝的刘武周,其将宋金刚与唐军相持5个月后,终因粮秣断绝被迫撤退。退守介休后,又被唐军大败,最后落荒北逃。镇守孝义白璧关的尉迟恭,便收留其残兵败将,继续为刘武周坚守城池。李世民深知其武勇出众,遂派任城王李道宗,还有宇文士及去劝降,尉迟恭于是率部举城降唐。对尉的大义之举,李世民十分赏识,任命其为“右一府统军”,后为李氏王朝的建立与安稳, 立下赫赫汗马之功。有的传说,孝义市名中的“义”一说来源于此。
       金龙山最有特色之二,是金龙殿。原址是金龙大王庙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夏初重修,始建年代不详。当时在金龙大王庙的旧址西边建正殿三间,为一堂两屋的规制。堂之正中供奉金龙大王圣像,屋外有围墙环绕,规模较之原先略显狭窄。公元二〇一二年在此基础上加固并扩建为两层。面宽为16.23米,进深为9.06米,两层双檐仿清式建筑,钢筋混凝土与木结构相结合,青砖墙面,屋面采用灰筒瓦铺,四周回廊。

http://s10/mw690/001A7roHzy7cfVhMzMd69&690
http://s8/mw690/001A7roHzy7cfVkyYVVc7&690

http://s12/mw690/001A7roHzy7cfVkCRRN8b&690
       一层供奉金龙四大王谢绪,左右两间供奉金盔金甲神、运河之神,皆为金龙四大王封号、化身;二层真武大殿供奉真武大帝。庙堂雕梁栋宇庄严雄伟,油漆彩绘鲜艳夺目。庙东新建长廊,犹如龙身飞舞,曲折蜿蜒。古碑文记载,金龙泉即是位于金龙庙左边的半山泉眼。今在其原址重修扩建,泉眼处置一龙头石雕,清洌甘甜的泉水自龙口流出,且终年流水不断;又增修放生池,方便信徒将各种水生动物如鱼、龟等放养在这里。信徒放生积德,体现佛家“慈悲为怀,体念众生;吉祥云集,万德庄严”的教义。旁边修建一座六角亭以作为坐镇建筑,传说此地乃从前每逢天旱人们祈祷普降甘霖之处。

      关于金龙庙的来历,据当地乡民口口相传,虢国灭亡,神断香火,金龙庙一夜之间被一场大风刮到了金龙山,金龙庙的历史可推至春秋战国时期。所祀“金龙大王”名叫谢绪,原是南宋钱塘县北孝女里的一介书生,在“四方奔走,联络抗元”无望之下,留下“一死千年恨不休”的绝命诗,于德祐二年(1276年)投溪自尽, 年仅26岁。待到明朝朱元璋起兵后,“谢绪便托梦乡人,今有明主出,黄河北徒以应验。亡国之恨今当报,吕梁相逢必助战”, 于是“化身金甲神”,也就是韦驮菩萨, 力挺洪武爷“灭元兴明”。后被追谥为“金龙四大王”,其庙遂称“大王庙”。

       金龙殿前为青云十八阶,由十八个巨型台阶构成,全部采用草白玉浮雕,底座为花岗岩材质,底端和顶端落差49米。十八阶台阶每一级台阶雕刻中华九鼎,清朝文武官员官服补子浮雕,寓意为步步登高,青云直上,一言九鼎。中间浮雕嵌填金龙四大王传说,描述金龙四大王谢绪从人到神的传奇故事,共18幅。

http://s3/mw690/001A7roHzy7cfVB7GEi22&690
                                                 我和导游小芳合影留念

http://s15/mw690/001A7roHzy7cfVs4Fjw9e&690

       金龙山新建了观音菩萨,菩萨总重量3000吨,像高26.06米,寓意孝义市于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置瓜衍县以来至公元2012年,2606年的历史;莲花宝座高13.85米,寓意该市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因邑人郑兴“割股奉母”孝行闻于朝,唐太宗李世民敕赐改名为孝义,至今1385年;大佛本体加莲花宝座共39.91米,地平面至佛顶99.1米,寓意佛家普度三界众生、九九归一、吉祥万福。

http://s13/mw690/001A7roHzy7cfW2USBKdc&690
      我对孝义金龙山的传说感触颇多,并让我收获满满。金龙山的行孝仗义,包容大气是中华传统美德提倡的行为。我们为郑兴“割股奉亲”的故事所感动;我们为“义虎救樵夫”所惊奇;为“金龙大王”谢绪舍身取义,“化身金甲神”实现心愿和对尉迟恭的为了老百姓的大义之举所赞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和继承,  发扬光大这些精神。去其糟泊,取其精华。“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义,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提倡的"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这五常中最重要之一的是“义”。“由义为荣,背义为辱”,说明中国传统美德的荣辱观也是以是否做到“义”作为主要标准的。在当今人心浮躁、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孝“”义“等中华传统美德

       我相信中华传统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传统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传统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传统美德永驻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