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寺出来,三宝斋建议我们去探访千年古村落--店头村。
我和萍未去过,点头答应。于是我们4位好友就踏上了去店头村的行程。
从晋祠路返太原的方向,经乱石滩往北走了50米,有一条往西的公路,开往店头村。
“到了,到了。”一停下车,我们就被这里独特的景观吸引住了,
http://s4/middle/566b064fg8c73078c4383&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群山环抱,古木参天,一座座窑洞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山坡上,从东向西绵延约两公里。气势宏伟,景色壮观。
http://s7/middle/566b064fg8c73466dddd6&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我们请当地的小贾为导游,进入村中,导游介绍,店头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店头村南依龙山,北靠蒙山,风峪河从村南流过。这里距晋源镇5公里,古时是太原通往陕甘宁和晋西北驿道的咽喉要道。
据说,早在距今1029年的北宋年间就有关于店头村的记载。店头村之所以重新被世人所关注,在于它的千年历史、独特的古代民居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
店头古村分五个片区组合连成,原有3000余间石碹窑洞,现存较完好的有460间,其余皆倾圮颓废,清光绪3年之前,有500余户人家,3000余口人,马帮、驼帮、推车帮熙熙攘攘、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号称“小太谷”,村落占地面积45000余平方米。
历史上店头村曾是一个军事堡垒和屯兵之地,在公元979年(宋太平兴国四年),宋毁晋阳城后,才逐步演变为村庄......。
来这里旅游的人也很少,十分安静,我们走进了窑洞里面,立刻感觉到十分凉爽。http://s6/middle/566b064fg8c7309190be5&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导游一一向我们介绍了古石窑洞。村里二层式窑洞占多数,三层、四层式建筑石窑洞群有三组,像这种楼层式的石碹窑洞建在山沟中确属罕见,缺属规模之大,确属建筑独特...。这些石碹窑洞的建筑设计、风格、特点,可谓华北第一、全国罕见。
这些窑洞全部用来自周围山上的石头建成,大窑洞套着小窑洞,楼上楼下和窑洞间都有暗道相通,洞连洞、院连院,洞中有水道,洞中还有石磨房、 http://s13/middle/566b064fg8c730be6269c&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仓库,有的筑有了望台,窑洞群组一字排开辟小门互通,窑洞内有石磨并筑有系统完备的通风、排水、采光、观察道孔......。
http://s5/middle/566b064fg8c730b99f224&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被人们誉为古代的军事古堡。在这些石碹窑洞内,还保留着过去使用的土石火炕和过炕地火灶台等物品,均属当地特色。
(这里为十分隐蔽的观察、瞭望孔)
http://s3/middle/566b064fg8c730c50f152&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同别处的窑洞纵向设置门窗方式不同的是,这些窑洞都是横向设置门窗。这是现代飘窗的祖先。
最具特色的几处古民居位于紫竹林寺周边,这些层楼式建筑格局的窑洞,底层设计宽敞,主要用于开设当铺、磨坊,二、三、四层则多用作卧室、书房和闺房.
当地除了窑洞外,这种独特的主院与别院,村里寺庙、村口戏台都有暗道迂回贯通的精巧布局,都与店头村当年地处交通咽喉要道,古人考虑战备和生意安全有关。当年独具匠心的暗道设计,除了可用于躲避战乱,还有密藏财产和互通信息等作用,这些在全国都属罕见。
我们站在却敌楼的高处,导游指着对面山上的一颗柏树,给我们讲起了 “走柏树”的传说。
http://s1/middle/566b064fg8c730b1fe450&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在很久很久以前,据说太谷县城有一姓万的财主,他听说风峪属九峪之首,占据龙脉,他心生邪念,一心想把风峪的龙脉之灵气占为己有,于是找到一个术士做法术。万财主的一个贮油大瓷缸内竟长出柏树的主根、侧根、须根,这些柏树根连到龙泉寺东面不远处的一棵硕大的柏树身上,通过这一棵柏树吸收周围的龙脉灵气,再经过柏树之遥长的根,把所吸龙脉之灵气收聚到万财主家。
后来,店头村的一些村民突然发现,在该村东北蒙山之脉,阳坡山上一夜之间,生长出一棵硕大的长势茂盛的柏树,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峪内八村及周边村庄,便注意观察该柏树的动向,多年之后,此柏树突然间不见了踪影。有一过往风峪口的村民讲:在我村东北面的山腰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棵同你村阳坡山上一样的柏树,真是怪啊。听到此话,店头村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棵柏树会走。
过几年,此柏树从风峪之内南山峰上,走到了天龙山山脉上,又走到了店头村紫竹林寺对面南山上。
在这一天早上,紫竹林寺的主持做完早课,在寺院行走时无意之中发现了这棵柏树。经过主持定睛观察和分析,疏理耳闻的二十余年来柏树走动之事,忽然想到,此柏树来路不明,一定对村里有影响,想到此事后,便急与店头村里正说明,主持立即带着僧尼、村民,手持斧头、火柱、磨菇钉等工具沿着蜿蜒曲折小路,跑着直奔该柏树。到了柏树出,主持立即命众人把携带的火柱,磨菇钉等用斧头钉到走柏树的树主杆和根须处,从此之后,走柏树再没有行走,保住了风峪内的龙脉和灵气。
这个美丽的传说,增添了我们对古村落文化底蕴的认识。
接着,我们来到了古村落的中心“紫竹林寺”,这里是风峪八景之一,该寺院据碑文记载,为明朝年间所建。
http://s1/middle/566b064fg8c73064be2f0&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寺院坐东面西,南北宽约20米,东西深约35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紫竹林低层迎面正中为硬山顶木质小山门,门额书草书紫竹林三字,山门前置有两个石狮,威风凛凛。山门之下为就地河砲石所砌碹而成的排水半园形隧道,山门北旁为河砣石砌碹的窑洞5间,其中一间窑洞里供奉着五道爷,其它4间窑洞用于每年春秋间居住唱戏敬神的人。紫竹林是一座二层窑洞阁楼式砖石寺院建筑,建筑规模虽不大 http://s14/middle/566b064fg8c730ad376ed&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却玲珑别致,曲径通幽,别有一番风韵。
我们一路向西前行,听说还有一条暗道是没有对游人开放的,大概有200余米长,通向后山的赛马场(也就是古时候练兵的沙场)。我们看到了古时的商业街,一处清雍正年间建的的古戏台及戏台旁边的灯山。
(在古戏台,我们表演现代戏)
http://s12/middle/566b064fg8c730d72dbbb&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古商业街)
http://s15/middle/566b064fg8c730decffbe&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所到之处,我们观赏了古村中尚有的古槐树、古松树、古柏树、以及石马槽、石碾等生产生活用具等见证历史、承载历史的文化遗产。
一共走了有三个多小时,终于走出了这个村子,我们还没有全部走遍,但是看到了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店头村的历史文化遗存随处可见,真可谓一步一景,文化底蕴淳朴厚重,造就了一个千年富有特色的古村落。
听说,我们未走到的还有,在村的东南处有一座清雍正年建的文昌阁,西北处有一座真武庙;村的对面南山腰有一个山神庙、一个河神洞;紫竹林寺东侧有一处初步推测为南北朝北魏或北齐时凿的一个石灰岩窟洞;村北的蒙山寨,据史料载为北齐神武帝高欢世传北汉帝刘薛王的一处避暑宫遗址;在店头坟上有一座明代正统年间任工部尚书王永寿莹墓及王氏祠堂遗址,其对面的南山腰为清代范尼姑之墓。
店头古村所具有的军事、村落两种历史文化及科学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承载展现了晋阳历史文化、军事科学以及农耕文化、生活文化。
我们告别了导游,告别了店头村,乘车东行,回头看去,店头村那层层叠叠的窑洞,沿着那蜿蜒的山势,真的很美。
http://s10/middle/566b064fg8c73c0b796e9&690店头村" TITLE="访千年古村落-- 店头村"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