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大的“起文楼”及其他

标签:
起文楼胡适林薇因桂林雁山园广西师大 |
分类: 文心 |
广西师大的“起文楼”及其他
——走马观花广西师大新校区
疯乎山巅
http://s12/mw690/56668489gccd985aa890b&690
桂林雁山园内的起文楼(之一)
http://s4/mw690/56668489gccd98b39f813&690
桂林雁山园内的起文楼(之二)
2012年10月20日,广西师大中文系1978级毕业三十周年聚会。聚会当天,我们走马观花母校新校区。新校区建立在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雁山园附近,却来不及沾染上园子的文气、幽静与深邃。如若没看见广西师范大学校牌,仅凭围墙内若干高耸的建筑物、宽阔的大道、不无雄阔的体育馆和那些尚未茂盛的略显稀疏的绿物,参观者不可能知道这是一所有着80年历史的高等学府。人儿三三两两,稀稀拉拉,显然人气不足。没有谁接待我们,我们也就获得闲庭信步的随意。我甚至宁愿穿越到三十多年前随处可见黄土包和坟地,然而熟悉的三里店校园。
在孔子塑像旁的“起文楼”下,大学同窗周文铮、许定国和我三人曾就此楼的命名有一番推究。周说,为什么是“起文”,不是“文起”,明明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嘛,况且“文起”是主谓结构,“起文”是动宾结构,前者比后者响亮而有气势,为什么不叫“文起楼”?许定国走到我跟前,拍拍我的肩膀,附和说就是就是。还问我是不是。我扭头问走在身边阙真同学的三个美女研究生是不是。她们都回答说不知道。于是我对周、许二位说,先别讨论“文起”“起文”孰优孰劣好不好,平一点未必不好,也许命名背后还有特定的我们尚不知晓的故事也未可知,我们别费神啦,姑且存疑。未几,遇到阙真教授,问知否,答曰未知。第二天在临桂大酒店,阙对我说,昨晚问了几个人,大都不知,百度了一下,有资料说起文楼为才女林薇因设计,胡适命名。阙未详说缘由,可还算有心人。
当晚回到家,我上网搜寻,方知“起文楼”的来龙去脉,综述如下:广西师大发端于雁山园(可惜20号那天没有去参观,至为遗憾),有起文楼焉。今新校区建于该园附近,新盖“起文”大楼,文学院设于楼内。广西师大创建之初叫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最出名的建筑就是“起文楼”。楼名“起文”,为胡适命名,寓文章开笔、文化启迪之意,此属常识,并无其他深意。楼始建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砖石木结构,设计师是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民国才女林徽因。楼呈中西结合建筑风格,上层为中式青砖黛瓦,下层为西式虎皮墙体,高门高窗,墙体厚实,有隔层,房间冬暖夏凉,与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为姐妹楼……看来和“文起八代之衰”没有半点联系。人啊,很难避免望文生义的错误。
当晚,还浏览了母校现任书记王枬天涯社区的博客,知道规划中校园内各条大道均有命名。王枬博士说:母校去年曾经围绕着大学精神及大学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过专题研讨,今年校宣传部与广西地图院对母校的三个校区进行了文化地图的绘制,并对雁山校区的主要道路及楼宇进行了命名,如主干道取首任校长杨东莼的名字,命名为“东莼大道”,文学院一带取首任中文系主任陈望道的名字,命名为“望道路”;教师教育学院附近的道路取桂林师范学院时期担任教务长的林砺儒的名字,命名为“砺儒路”;理科组团附近的路,取理化系首任系主任谢厚藩的名字,命名为“厚藩路”等。看来万事开头难,一切待兴啊。领导如何将他们脑袋里的愿景转变为现实还得费些神气,高等学校还是很缺动手的实干家呢。
末了,再加点题外话。打小就知道,雁山园中本有两棵红豆树,每年都结相思豆,文革期间造访破败的雁山园,两树犹存(不知现状若何)。红豆树下有相思江,相思江旁有相思洞,史料载,胡适当年小住时曾作诗曰:“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洞。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至于红豆自古以来何以与“相思”紧紧连在一起,定国同学提请读读王春瑜的《牛屋杂文》,或许会叫你萌生些许尴尬。建议广西师大文学院尽快在起文楼前立一石碑,勒文说明楼的来历,如此岂不增添了新校区的文气和历史内涵?
再者,建议我年级同学委托阙真教授提请文学院出力,和桂林同学一起,将2002年我们赠送的“根深叶茂”石碑和那棵郁郁葱葱的榕树,移植到新校区文学院起文楼下。因为,如今“根深叶茂”所在地已经成了另一单位。那天旧地重游,见石碑占满灰尘、污泥,榕树枝丫丛生,不成形状,显出主人长久无心打理了,心中油然升起别一样滋味。既然人家对你没感情,那何必还赖在彼处?否则,哪天被人当乱石、杂草清理掉也未可知。悠悠母校,忘我尚可,岂可忘我中文系1978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