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字的篆书流变及其出处

考证“胸中万象”联的文章发了两篇之后,还是觉得有话要说。于是又购置了最新的工具书来进行考证。这几本书是上海书籍出版社《篆书大字典》、浙江书籍出版社《中国篆书大字典》、中国书店《金石字典》,再加上原有的北京市中国书店《四体大字典》,应该说,考证一个胸字流变和出处应当是够用了。
胸字的篆书出处记载如下:西汉司马迁《史記·趙世家》黑龍面而鳥噣鬢,麋髭,大膺大胷。亦作胸;东汉许慎《說文解字》膺也,本作匈;《四体大字典》中的是《说文》的解释匈及宋朝的字典《六书》的篆书胸。《六书》中的篆书胸,是左右结构;《篆书大字典》记载的是清代的徐贞本和吴熙载,都是上下结构的篆书;《中国篆书大字典》中记载的是清代末年的萧蜕,也是上下结构的篆书;《金石字典》中采用的是《说文》的解释,也是上下结构的篆书。
以上可以断定,司马迁的《史记》最早出现的篆书胷为上匈下月。它与“胸中万象”联中的上凶下月篆书不同;最早出现左右结构的篆书胸为宋代的《六书》,为左月右匈,与目前我们正在使用胸字是一致的。由此还可以判断,司马迁在《史记》中使用的胷就是秦代使用的篆书胷。这是最早最规范最标准的篆书胸。
那么“胸中万象”联中的上凶下月的胸是哪里来的呢?根据上述字典记载的出处,最早按照上凶下月书写篆字胸的,出自清代的徐贞本、吴熙载和清末的萧蜕三人。其中,萧蜕的篆书上凶下月与“胸中万象”的上凶下月极其相似!那么结论就是:篆书“胸中万象”联的胸,其出处为萧蜕的上凶下月的篆书胸。
我没有考证过“胸中万象”另外三个字的篆书是否规范是否有依据,是否为后人拼写或杜撰。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如果把上凶下月的篆书胸拿给司马迁或者小篆的始作俑者李斯看的话,他们一定不认识这个字,或者认为这是个错字。
当然,篆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门艺术流传至今,一定是有它的魅力存在!今人可以在大家认同和能够认得的前提下,拼一些字出来让大家欣赏。这也是可以的。但作为一门科学,有时要溯本求源还其本来面目,才能为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继承,才能更具生命力!
http://s2/mw690/001A69kmty71Q50NpHb31&690
http://s16/mw690/001A69kmty71Q51DjSD3f&690
http://s4/mw690/001A69kmty71Q52oC7Fb3&690
http://s15/mw690/001A69kmty71Q53pw8See&690
http://s8/mw690/001A69kmty71Q5a723d1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