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老师在这里》林文虎

(2013-11-21 20:25:34)
标签:

教育阅读

《好老师在这里》

教育

分类: 读书

《好老师在这里》

林文虎 

怎样的老师算得上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其共同点在于他必须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以及高超的教学能力,最终好老师将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林文虎《好老师在这里》一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好老师的应有之意。概括地来讲好老师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共性:

一、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陈诚是个害羞的孩子,爸爸过世了,妈妈已改嫁。陈诚独自跟着阿公、阿奶生活,是典型的隔代教养的孩子。阿诚的生日快到了,妈妈答应给他送蛋糕,可是因为忙不能回来了。他哭丧着脸,但马上就要月考了。月考的最后一天,下着雨,积水已经漫上路面,正巧,那天刚好是阿诚的生日,美惠老师决定,自己开车去街上给阿诚买蛋糕,让全班同学一起为阿诚庆生,她要让阿诚明白:同学们和老师都把他当成一家人。

水源国小的杜老师教孩子们书法,他在课上告诉孩子们:“要对得起每一红宣纸,写诗涂鸦都可以。”坐在最后面的阿焜整节课都没有动笔,他既没有说话也没有调皮捣蛋,什么事也没做。杜老师没有理他,下课交给老师一张白纸。直到第三周阿终于动手了。他创作了一首儿童诗,描述了水源这个小山村。《水源风光》:水源风光好,鸟儿常飞,虫儿常叫;水源风光好,花儿常开,人儿常笑;大树公公常睡觉,小狗汪汪叫,四处真热闹。

孩子是最真诚,他们的不懂得如何来掩饰自己的情绪,作为老师,我们得有一颗孩子一样的敏感的心去读懂他们。期待他们慢慢长大。

“师道尊严”是我们有些老师十分看重的东西,仅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性情但,在学生面前,我们不得不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否则以为就受不到学生的尊重,怕学生爬到自己的头来。学生需要的是怎样的老师呢?如果我们将心比心地去试着想一想,或许就不会不敢在学生面前掩饰自己了。

好老师心里必须装着学生,有着对学生最无私的爱。我不想说什么空洞的话来形容师爱的伟大,但她又是平凡的。杜老师时常邀请他的学生到宿舍一起吃饭。饭后,师生团团围坐着泡泡茶,聊聊天,天气好时就一起散步到其他同学家,顺道作家庭访问。教育就是这样,不需要多少花丽的辞藻。

 

二、良好的专业能力

良好的专业能力应该是好老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成绩优异,使每一个孩子都热爱学习,并得到发展,是好老师专业能力的体现。

美惠老师认为孩子教孩子,比老师教孩子更有效。因此,在班级里她进行“师徒制”。挑出成绩中等的五个学生分别当五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将学习能力旗鼓相当的孩子编成各组地同一个号码,用“编号控管”精准分组,避免了“上驷对下驷”的不公平竞争,让每个孩子在公平友善的竞争中较轻易得到成就体验。

四年级的郁琪背不出九九乘法,婉雯老师就从最简单的开始,但她发现当郁琪背诵4567等其他部分时就错得惨不忍睹。于是她开始采用累加的方法。通过接触,她发现郁琪的解题方法还停留在典型的“点算”阶段,她说:“52等于多少呢?从5开始往下数,5然后就是56789,所以5乘以2等于9。”找到了病因,老师们决定每天给郁琪留额外的练习,直接退回个位数的加法开始补救,而且一定得设法避免郁琪继续使用点算来应付问题,所以每次练习都要求郁琪当场作答限时完成,这样的被救教学还得逐段评估成效。很快郁琪就到了五年级,五年级的老师继续协助,无论如何都得帮郁琪把基顾的运算能力补回来。

这样的后进学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有。如果我们心安理得地认为,在学习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他到最后就会什么也学不到。前几天听一年级的老师讲到,班里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听,家里又没有人指导,只能认很少的几个字。从语气中,我听出了教师的无奈和抱怨。

我们的教育现在成了工厂里的流水线,要求整齐统一,同一本教材,同样的进度,同样的试卷。然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快有慢的。有人到老了才取得了成功,有人刚大学毕业就有一番事业。在我们看来这都是正常的。但一到了教育中,就被认为是不允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观念依牢牢地深根于我们的脑海中。拔苗助长式的教学,最终受到伤害的就是那些学得慢的孩子,使他们的一生都笼罩在无法自拔的阴影中。

好老师,不会靠应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他更会从孩子本来的特性出发,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在书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十分深刻,当孩子学习落后时,老师没有去责怪孩子及家长,而是说:“没找到好方法,老师跟你道歉。”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心怀如此的想法,将是所有孩子的幸福。

三、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说到课程,在我的眼里一直是非常遥远的事,是专家所要思考的问题。但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课程无处不在,它会在不经意中从我们的生活中生长出来,只要我们是个教育的有心人。

马祖仁爱国小,位于马祖南竿云台山谷,南向澳口的“铁板”社区。那里植物资源丰富,邻近多处景点,户外教学很方便。但由于缺乏竞争力,学生人数少到仅剩十九人。2004年在新任王建华校长和几位义工的催生下,学校教师和社区共同着手开发“山城铁板——我想试着了解你”一系列的学校本位课程。更通过官帽山的社区改造工程发展出一系列的主题教学,他们玩着“小小社区解说员”计划,也推动深化乡土教育等活动。一波波的努务终于大大提升社区和学校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学校和社区渐渐地融为一体,时间久了,仁爱国小不只没有围墙,渐渐地连心墙也消弭无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仁爱有了小小名声,许多外来资源因缘巧合地快速到位。在各方人马的努务下,很具特色的建筑“长”了出来,音乐会在这个海岛的山村开办,亲师活动在这里热络起来,学校的教学经营范围更是一天天扩大。

                                        20131121日记于有不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