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倾听”助教师重塑儿童观
(2023-05-29 07:29:15)
标签:
时评教育育儿文化情感 |
分类: 教育文化 |
“一对一倾听”助教师重塑儿童观
严循东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颁布,各地陆续掀起学习《评估指南》的热潮,很多幼教工作者都能熟练地说出《评估指南》中的内容。然而,日常观察中我却发现,不少园长、教师对于“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句话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一旦回归教育实践,依然是理念与行动脱节,过于看重在教师“指导”下幼儿知识的积累,忽视幼儿自主游戏中能力的提升,内心对幼儿自主游戏充满了焦虑。
怎样帮助教师从言行不一的状态中走出来,提升教师看见幼儿、信任幼儿的能力?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研修和体验,从理念和行动上给予教师具体的研修支持,就显得很重要。具体来说,可尝试在“一对一倾听”中寻找到突破,让园长、教师在倾诉中看见自己,在倾听中看见幼儿,在双重体验下改变认知,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
在“一对一倾听”研修和体验中,先要让教师明白该听什么,具体包含以下三点:
一是听事情。倾听者尽可能放下自己对倾诉或者事件的预判,专注地听倾诉者讲述他经历的事情,承认这件事情就是倾诉者心中的事实。如:“你没有拿到那支喜欢的彩笔。”“他打了你。”二是听情绪、听感受。倾听者需要根据倾诉者的描述体会他的情绪,并给予反馈,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如:“没拿到笔,你有点儿沮丧。”“忽然被他打了,感觉有点儿蒙,有点儿委屈。”大多数教师都会着眼于表面事情,忽略情绪情感,这需要教师在日常反复倾听和倾诉中,不断练习并成长。三是听需求。倾听者在听清了事情,与倾诉者共情后,应尝试发现倾诉者背后的需求。如:幼儿没有拿到喜欢的彩笔,感觉沮丧,背后的需求是想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美术创作,那么对幼儿喜欢的材料,教师可以增加投放数量。
教师需要在倾诉者角色上充分体验,只有这样,内在观念的转变才能外化为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幼儿才能在舒服、安全的师幼关系中更积极地展开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尝试新挑战,从而拓展学习。
在“一对一倾听”研修和体验中,还要让教师明白该怎样听,具体包含以下四步:
第一步,倾听者用非语言信息,如专注的眼神、前倾的身体、偶尔的点头等进行沉默倾听,一言不发,向倾诉者传递倾听者的接纳。
注重双重体验的研修,不是简单地指导教师该如何做,而是帮助教师去体验和享受“一对一倾听”,在看见自己的过程中理解儿童,获得爱与信任的能力,从而实现儿童观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