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PP“青少年模式”为何难讨青少年欢心?

(2023-03-30 07:39:10)
标签:

时评

it

财经

文化

时尚

分类: 百事论谈

APP“青少年模式 为何难讨青少年欢心?

严循东  2023330

网络时代视频盛行,很多人通过刷视频休闲娱乐。为了应对网络沉迷、直播打赏等引发的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不少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有不少家长反映,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并不符合青少年使用习惯和需求,不仅提供的内容单一、更新不及时,一些权限还很容易被破解,不能起到很好的防范和限制作用。

对此,记者下载了几款视频APP进入青少年模式试用。试用后发现,多数APP存在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的问题,进入该模式后可以观看的内容少之又少。专家建议,为青少年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除了要对内容生产方加强监管外,家庭等角色也应发挥作用,做好疏导。

现状

青少年模式成了婴儿模式

秦女士的儿子今年5岁,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为了让孩子健康上网,她把哔哩哔哩APP设置成了青少年模式,但进入该模式后,动画栏只提供15部动画片观看,搜索功能也被取消了。这也太没有诚意了,果断关闭青少年模式返回普通模式秦女士说,只有在普通模式下才能搜到孩子想看的动画片。

目前,不少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记者下载抖音、快手、哔哩哔哩、优酷视频等主流视频APP进行试用。试用发现,这些APP青少年模式不同程度地对使用时长、评论互动、充值打赏等功能进行了限制。

使用时间管理方面,大部分视频APP默认每天使用40分钟,超时后需要输入监护密码才能继续使用。多数视频APP设置成青少年模式后,每日22时至次日6时无法使用软件。

提供的内容方面,这些视频APP都宣称在青少年模式中会精选一批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优质内容。但一些视频APP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内容锐减,且类型非常单一,有的甚至没有显示任何内容。

在快手APP,切换到青少年模式时无法搜索内容,想找某一类视频只能不断刷新。在小红书APP青少年模式没有对青少年各年龄段进行细分,托班宝宝室内小游戏和出国读研等内容混杂出现,内容适龄度不高。

另据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众号的发文显示,秒拍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一个视频内容都没有。映客直播在青少年模式中细分了艺术、纪录片、科普、护苗等6个板块,但是其中2个板块没有内容,6个板块仅有9个视频内容。宣称精选了一批教育类、知识类内容呈现在首页的皮皮虾平台,10个视频里面有8个视频涉及美食,而关于人文科普、课堂教育、生活安全知识等内容的视频几乎没有。

2022儿童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互联网企业未保履责报告》显示,只有四成受访儿童表示经常使用青少年模式;超六成未成年人对青少年模式下提供的内容不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太无聊、太幼稚、没有创新。

上述报告还显示,儿童代表们认为,由于适龄化内容缺失,内容质量无法满足需要,使青少年模式成了婴儿模式,直接导致了未成年人不喜欢使用此模式。另外,有近一半受访的未成年人表示自己曾经绕开破解了未成年人模式。

讨论

加强平台管理力度

“‘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青少年会想尽办法破解,使用正常模式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广东至高律师事务所主任吴兴印表示,现在连大人都会刷短视频上瘾,更何况青少年。若青少年沉迷其中,对其身心健康将产生重大影响。

吴兴印认为,看娱乐搞笑类短视频能让青少年放松身心,快速缓解学习压力,但也很容易让青少年掉入时间陷阱,严重影响学习效率。此外,部分短视频充斥着暴力、色情、恶俗等不良内容,对自控能力低、好奇心强、是非辨别能力不足的中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吴兴印建议,政府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力度,对新媒体运营者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也要加大惩罚力度,短视频等新媒体中的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不亚于网络游戏,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像限制网络游戏时间一样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时间

在内容推送方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处副主任、信息资源发展中心主任黄华林认为,网络平台对于未成年用户的算法推送机制应区别于成年人用户,不应该无限制地根据喜好向未成年用户推荐视频,导致未成年人沉迷平台。

我们现在浏览的大部分视频类APP都是根据用户喜好来推送相关内容,青少年万一浏览到了超越他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平台会不断重复推送,这会陷入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黄华林表示,学校的信息素养课程会引导学生甄别海量信息中的精华与糟粕,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主体责任还是内容生产方,建议对内容实行分级制。

正确疏导尤为关键

“‘00’后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是数字原住民,一味地靠来阻止他们上网是行不通的。社会在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的同时,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广州市未成年人网络生态治理基地主任张海波表示,该基地近年来在全国探索一种未成年人网络治理的家校社企协同模式。在调研中发现,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考验的是家长、老师、社会和企业的智慧。

现在的孩子为了玩手机和家长斗智斗勇,青少年模式对他们来说破解也非难事。所以,单纯靠技术手段是很难堵住的,关键要正确疏导。张海波说。

网络素养教育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教育,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参与进来,儿童作为主体而不是作为客体参与进来。儿童主动发声带动身边影响小伙伴,小手拉大手,形成一个更好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张海波认为,数字时代,一方面需要父母在陪伴的前提之下给孩子引导、指导与情感支持;另一方面,要与孩子共同建立数字包容、数字平等的理念,亲代和子代共同努力,一同致力于两代人之间数字代沟的消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