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全局着手,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

(2023-03-17 07:49:25)
标签:

时评

教育

文化

财经

时尚

分类: 教育文化

从全局着手,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

严循东  2023317

近日,25名科学家和企业家联合署名发文,呼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工科理科化现象,避免更多工科教师、学生将重心放在论文上,多去工程一线解决真问题,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

理科强调对机理的探索,看重的是对科学规律的揭示;工科强调技术应用,看重的是与相关产业的密切结合。眼下,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比仅为3.55%。随着中国制造走向高质量发展,这种发展态势与高端人才规模的不匹配愈发凸显,高等教育工科理科化可谓突出症结之一。诚如上述科学家、企业家指出的,一些高校人才引进唯SCI,不少教师从未去过生产一线,更无产品设计经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培养过程不接地气……在黑板上教纺纱织布,于PPT中展示机械结构,靠论文体现实操水平,对这样的教育倾向,确实需要警觉起来。

围绕于此,近些年各家高校也有具体探索。比如,破除唯论文评价标准,多方聘请校外导师,安排学生进厂实习,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些浮于表面,多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毕竟从某种社会心态上讲,重是很多人潜意识里的认知,实验室就是要比流水线显得高级。而这种社会认知,也潜移默化渗透在后续的就业环境、工作压力、付出收入等方面。可以说,工科理科化现象涉及政府、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利益群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在高等教育环节上做出改变还很不够。

近些年,包括微电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在内,基于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的新工科开始大批涌现。大环境的变化,为工科教育的提升提供了契机。一方面,科技强国成为全民共识,大量资源涌入先进制造行业,相关专业热度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这些新工科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此番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组科学技术部,具体项目评审归口相应部委,也正是在倒逼相关项目申请更加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在顶层设计中融入工程思维,并向社会的每一个环节传导,就能在联动中渐渐扭转工科理科化现象,让更多论文写在大地农田上、工厂车间里。

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最齐全的工业门类,最多样的应用场景。在这样的基础上,打造适应国家需要的工科体系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工程文化产生自觉性理解,进一步唤醒创造力量,制造强国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