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最奇葩的6位状元

(2022-12-14 07:57:44)
标签:

时评

历史

文化

教育

收藏

分类: 历史财经

古代最奇葩的6位状元

严循东  20221214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然而,要当状元,除了靠实力,还需要运气和机遇。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面就来看6奇葩的中状元故事。

1、鸭蛋状元

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科状元黄士俊,家里很穷。34岁时,想进京赶考,找岳父去借路费。岳父见他衣衫褴褛,连客厅都没让他进,只给了他两个鸭蛋。岳父家的仆人可怜他,偷偷给了他一点钱。没想到,这个黄士俊竟然高中状元。

后来他以鸭蛋为题,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岳父。其中很多名言警句,广为流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情都在变化之中。穷人可能变成富人,乞丐也可能变成状元。

2、抓阄状元

崇祯皇帝即位后,求贤若渴。崇祯元年,即开科取士。殿试后,阅卷大臣精心挑选了前36名的卷子,呈给崇祯审定。

崇祯担心凭自己的眼力不能选出贤才,于是焚香祷告上天,请求赐给真才。然后将这36名进士的名字抄下,做成阄儿,放入罐内,再用金筷子去夹。结果夹了三次,都是刘若宰,因此就定刘若宰为状元。

3、候补状元

广东番禺人梁于渭,扬言自己一定能夺魁,结果只考了个二甲112名。

回家后觉得脸上无光,便在自家大门和灯笼上都写上候补状元及第字样,自称候补状元

4、扬名状元

明孝宗时,28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他仅得了第四名,第一名被鲁铎夺去了。

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殿试时,康海一举夺魁,连明孝宗也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这时的第二名孙清便对他不服气,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待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章时却心悦诚服,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皇上、首辅和同年的赞誉,使得康海名扬天下。

5、侥幸状元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425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26日举行的殿试。

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

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储重光中了榜眼,童凤则列二甲第六。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代劳事后,无不嗟叹。

6、饽饽状元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有三大特点,一是身材特高,二是特别能吃,三写字特慢。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个馒头,带足了干粮。

天黑时,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这时他带的36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

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

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